新的天子登基,意味著之前喧鬧沸騰的謠言得到平息,眼下沒有了賊亂的大漢朝,至少又能太平很長一段時間。
當新的天子問及呂布這個‘扶龍之臣’要何賞賜時,呂布對此看得極淡,他表示臣已封無可封,人臣之位已到極點,與其賞臣,不如大赦天下,減輕百姓賦稅。
天子準其所奏。
之後的事情,就是等先生出關,確立世子人選。
同時,揪出那個暗中部署,敢於行刺小兒子的內鬼。
驚蟄將至,先生出關在即。
關於世子人選,呂布心中早有打算,小兒子雖然武藝不弱,性情也很有自己年輕時的風采,但呂布知曉,小兒子易躁好鬥,恐難以挑起呂家重任。
相比之下,大兒子聰慧成熟,懂得為人處世,詩經子集更是無所不通,治國之策亦是胸中滿藏,堪稱全才。
所以,世子之位,毋庸置疑。
這一日,呂布將兄弟二人叫來書房。
兩兄弟站在父親面前,老老實實。
看著兩個長高長大的孩子,呂布很是欣慰,他同兩個兒子說道:“今天叫你兩來,是想告訴你兩,誰將成為呂府的世子。”
兩兄弟聽得此話,皆是豎起了耳朵。
“為父漸漸老了,世子之位一直空著,很是不妥。有些人吶,表面上說是為我呂府鞠躬盡瘁,可背地裡呢,總是想要投機取巧,來挑撥你兄弟二人的手足情誼……”
說到這裡,呂布的眼眸中悄然閃過一縷殺機。
這些年,兄弟兩人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
大兒子穩坐後方,調撥有度,從沒起過亂子;小兒子帶兵征戰北蠻,屢戰屢勝,功勳卓著。
關於世子人選,支援呂篆的不少,支援呂驍的也同樣大有人在。
混雜其中的也有不少人,存有別的心思,想帶節奏,搞垮另外一邊。
流言碎語聽得多了,呂布都有些很不耐煩。
世子之位,還是早定為好。
說到世子人選的時候,呂布先是看了大兒子一眼,然後詢問起小兒子:“驍兒,為父準備立篆兒為世子,你意下如何?”
“憑什麼!”
呂驍幾乎脫口而出。
呂布對此微微皺眉,小兒子小的時候腦子不太靈光,如今倒是開了靈智,但卻是不服輸的性子,什麼都想跟兄長爭,想證明自己事事都比別人強。
也正因如此,才總是會被有心人算計,牽著鼻子走。
“驍兒,你要知道,人無完人,守一方家業,不比在外行軍打仗。至少在心性和大局觀上,你遠不如你的兄長。”
呂布儘量和兒子講起道理。
呂驍卻是聽不進去,反駁起來:“父親基業是馬背上得來的,您又只有兩個兒子,父親只管叫兄長與我比試一場,輸了我就認。否則,孩兒一萬個不服!”
小兒子油鹽不進,呂布也有些生氣,板著臉道:“汝這小子,再和為父抬槓,為父就把你趕至邊疆,一輩子戍邊塞北!”
此話一出,呂驍也不知是不是慫了,嘴裡哼哧一聲,再不說話。
小兒子滿臉的不爽,大兒子臉上亦是沒有過多的喜悅。
當聽到從父親嘴裡說出,要立自己為世子時,呂篆心裡頭是萬分高興的,這意味著,他這麼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父親十足的認可。
但壓抑心中的另一件事,卻叫他如何也高興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