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38 不存在的內容(遮蔽重發)

林逸此刻回想起他們拜訪姚教授的場景。

忽然明白他為什麼會有那種看似並不正常的舉動,就好像完全跟這個世界脫節了一樣。

只能說,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一個人的肩膀,重過一座山。

還有那個有姚教授家門鑰匙的“假小子”,饒有深意的對他們的說的那句話。

她應該早就知道這論文內容有問題。

“搞了半天,這就是老頭搞出來的自娛自樂的玩意,你說這事鬧的。”

目送二老走後,汪強一仰脖,又栽倒在了沙發上。

“你看他還做的有模有樣的,裝訂的整整齊齊,跟真的似的。”

他這句話說完,林逸忽然感覺到了什麼,立刻拿過這本論文集翻到了最後一頁。

按理說,論文的最後,都會對前文引用的文獻出處做統一的標註。

就算這本論文裡的內容,都是在他意識模糊不清的前提下臆想出來的,那這些相關文獻當中,如果能查到出處,就能證明那一部分的內容是真的。

白璐拿來了自己的電腦,從這些條目當中,按照順序一行行的查詢,考證。

果然,被他們找到了一些規律。

那些看起來就荒誕不經,信口開河的內容,基本上全都是杜撰的。

刨去這些內容,裡面大部分的引用內容都是來自國外的兩個頂尖團隊。

美利堅耶路大學和英格蘭的箭橋大學曾經出版過的兩部專業性的著作:

《史前一萬年》和《消失的地球軌跡》

“耶路大學,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學研究中心之一,擁有世界級的古生物學博物館和實驗室。

他們的古生物學專業始於19世紀初,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是全球最早開設古生物學課程的大學之一。

箭橋大學擁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古老的古生物學博物館之一,展示著數百個物種的標本和化石。另外,該校還擁有一個專門的古生物學研究中心。”

白璐在電腦上找出了這兩所全球頂級學府的相關資料。

在姚教授他們那個年代,想要查一篇國外的文獻,那簡直難如登天。

沒有網路,沒有手機,沒有電子裝置。

當年咱們跟這些國家打交道的機會並不多。

相隔萬里,語言不通,想要獲取到一手的資料,除了學術交流,就得指望外出公幹的同事,幫他們把書揹回來。

“他看的這些東西,在當時讓人打死都有可能啊。”

“沒辦法呀,主要還是當時老大哥對古生物學研究方面,有點落後了,沒有借鑑和參考的價值。”

白璐的話說的沒錯。

因為地理位置影響,北邊毛熊在古生物研究這方面確實有點跟不上趟。

歐洲,美洲這邊碳十四都出結果了,老毛子那邊凍土層還沒挖開呢,至今那邊還在吃‘冷戰’時候積累的老本。

“找找這兩本書,看看有沒有電子版。”

白璐手指翻飛,在網路上尋找這兩本書,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這兩本書竟然在網上查不到。

“查不到?不應該呀,連一點痕跡都沒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