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70,這是蘇祖和另一位最後剩下選手的試跳高度。
蘇祖第一次試跳使用背越式,手腳的時候,腳後跟碰到竿失敗。同樣的另外最後剩下來的一位選手,也在臀部碰到了竿,都未能成功。
直到第二次試跳,蘇祖找到了背越式跳高的發力方式,才順利的跳過,狠狠地摔在海綿氣墊上的那一剎,內心也極為振奮。
不斷的體育競技,和人比賽,讓他也越發享受起那種一次次挑戰原有成績的感覺。
和他爭奪第一的那名選手,是吳興二中的一個學生,手長腳長,差不多有一米七八左右。在第三次試跳中,也成功的跳過了1米7這個高度。
此時場地上,內外已經圍了一圈的人,都在關注著。這個高度對於初中生來說,已經是相當的可怕。即便是高中生中優秀的選手,不是有天賦和針對性訓練很多也難跳到。
跳高比賽的最大看頭,基本也是最後幾名選手相互挑戰高度的時候,一次次成功或者失敗,都能驚起旁邊圍觀者的陣陣驚呼。
1米75,跳高的竿再次提升高度,旁邊的學生和老師都已經開始驚歎。每次5厘米的高度增加,並非選手願意這樣加,規則中最低一次可以是2厘米的,只是因為跳高架子並非專業的用具,而是吳興一中直接找木匠製作的,每一個間隔的距離只設了5厘米。
這個高度,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在場大部分人的身高,尤其是蘇祖,他現在個子也不過在一七零左右,走到橫竿下面,都碰不到頭。
敖丁平和其他幾位陽信中學的師生站在一旁,不時的搓手跺腳,神情比蘇祖本人還要緊張。
蘇祖在校運會時的表現就已經非常驚人,而在縣運會中的表現更是遠遠超出了預期,原本不過是在同齡人中稍微突出幾分,結果漸漸的在一次次比賽中,越發引人注目。
陽信中學本來參加的專案就不多,能夠拿到幾個第一的話,學校光彩,老師也有面子。實際點申請教育經費報告的時候,運動場所和體育設施建設一欄,隨筆一提曾獲得多少第一名獎項之類也能有理有據。
蘇祖此時沒有心思想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幾次採用背越式的跳高,也在抓緊注意姿勢和動作要領,身體力量素質和敏捷素質的提升也在跑過百米決賽和200米預賽中,越發的熟悉。
蘇祖斜站在跳高架子外,長長吸了一口氣,排除起跳雜念,開始助跑。
他助跑的速度不快,背越式跳高和跨越式不同,不需要助跑很快,只需要掌握住節奏,先小步積累能量,在離橫杆數米遠的距離,轉為大步,在起跳的一瞬間,加速身體圍繞縱軸旋轉,使身體背對橫杆將助跑積累的勢能轉化向上的騰起的力量,仰頭、倒肩、展體,挺胸,並稍後收雙腿,形成杆上背弓姿勢,重心過橫杆後,加速向上甩腿。
“哇!”
一陣瞬間響起,蘇祖從墊子上彈起身,看著橫杆穩穩架在上面,沒有落下,也忍不住雙手握拳,狠狠的鼓勵一下自己。
“現在,就看看另外一名選手,能不能跳過了。”
蘇祖一次試跳成功,主動權在握,現在就看對方能否跳過1米75這個高度。
在蘇祖看來對方身體素質著實不錯,彈跳力,柔韌性,身體協調能力都不弱,算是特別強力的競爭對手,現在細細看起來,其實一個縣十幾所中學,五六千名學生,其中總是有一些天賦不錯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最終吳興二中的那名選手沒有跳過1.75這個高度,蘇祖順利的拿到了第一名。
“不錯,不錯,這個成績,上午的高中組也沒有人跳到。”負責跳高的裁判是個女老師,笑著鼓掌向蘇祖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