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伯昆也是進士出身。不光是進士,還是當年的傳臚,學問自然是極厲害的。
俗話說,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只寥寥看了幾頁,齊伯昆就能看出那話本寫作者對文字的駕馭程度。這種程度對於他們這些飽讀詩書的人來說自然不值一提,但對於從未進過學堂、且只自學了半個月,就能寫出這樣的話本的孩子,那就不可謂不令人嘆了。
他抬起頭來,看向杜錦寧:“這真是你寫的?”
杜錦寧心裡一驚,以為齊伯昆看出了端倪。
不過她近來演技日漸精湛,在眼前的這兩位人精面前,她臉上絲毫沒露出破綻,起身拱手,十分厚臉皮地回道:“回大人的話,是的。”
“哎。”齊伯昆一擺手,“別大人大人的叫,我已經致仕了,就是個普通的老頭兒。你叫我一聲齊爺爺即可。”
杜錦寧的目光投向關樂和,等著他的示下。
關樂和見小徒弟還知道先請示自己,對他真是越看就越滿意,撫著鬍子點了點頭:“齊伯伯是我的世伯,你叫一聲齊爺爺也應當。”
杜錦寧這才喚了一聲;“齊爺爺。”
齊伯昆點了點頭,好奇地問:“你是怎麼自學的,你跟我說說。”
杜錦寧便把自己學字的過程,選一些能說的說了一遍。
齊伯昆這一回確確實實驚詫了,轉頭對關樂和道:“還真是天資聰慧。樂和,你算是撿到寶了。”
關樂和心裡高興,笑道:“也是巧緣巧合。”他對齊慕遠道,“小遠,你去書架上拿一本書過來,隨便拿,越難越好。”
齊慕遠答應一聲,走到書架前看了看,挑了一本史書,遞給關樂和。
關樂和卻沒接,而是指了指杜錦寧:“你隨便翻一頁,給他。”
齊慕遠照做。
關樂和對杜錦寧道:“你把這頁書念一遍,一會兒背給齊爺爺聽,讓齊爺爺看看你的本事。”
說著,他對齊伯昆笑道:“這孩子,也就是前幾天我才收了他為徒。我說讓他在家裡好生過個年再來唸書呢,沒想到他家裡發生了許多事,他祖父想賣他姐姐來給伯伯還賭債,在沒能得逞的情況下把他們這一房淨身出戶。他父親又早逝,母親帶著他三個姐姐,日子艱難得很,所以我才讓他的一個同村把他叫過來,想問問他的情況。”
這番話,一來說明了他收杜錦寧為徒,純粹的愛才之心;二來也解釋了為何杜錦寧成了他的弟子,依然穿得這般破爛。
要是讓齊伯昆誤會他對弟子沒有關愛之心,那就不好了。
齊伯昆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杜錦寧拿著那本史書,依舊跟上次一樣,先念了一遍,然後關上書開始背。齊伯昆臉上的表情,也跟當初關樂和與黃澄明一樣,十分驚訝。
待齊伯昆誇完杜錦寧,關樂和便嘆了口氣:“這麼些年了,我就收了劉修竹和嘉澤兩個弟子,本來是不打算再收徒了。我雖年紀不大,但書院裡操心的事不少,實沒多大精力去教導他們。倒不如讓他們拜在書院那些才華出眾的先生門下,還能多學點東西。只沒想到錦寧這孩子命不好,我要不收他,他們家更是被祖父和伯父啃得骨頭都不剩。再加上這孩子資質出眾,我也是起了愛才之心,才收下了他。”
說著他看向齊慕遠:“小遠跟著祖父到灕水來,是打算在這裡唸書的吧?是你祖父親自教導,還是想入書院跟同齡人一起唸書?如果進書院的話,我們書院倒有兩個極為出眾的先生,人雖只是舉人,不及你祖父這個傳臚有才,但教書的本事卻是極出色的,他們門下中過不少的舉人,便是進士和同進士也出過三個。你要是到書院來,我給你引見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