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都走了,留她們孃兒幾個在這裡,你我都不放心,岳母更是掂記。我娘聽我這麼一說,便同意了。”許成源道。
他抬起頭來,看著杜錦寧,心下十分感慨。
看到章鴻文,他就想起以前的自己。要是當初他沒能娶杜方菲,在學業上沒有杜錦寧的提攜與幫助,他估計這時候的日子也就比章鴻文強上一點,大概能考上個秀才吧。至於其他的,就別枉想了;而家裡的日子也不會有現在那麼好過。
這一切,都是杜錦寧給他的。
想起這一點,他對杜錦寧就十萬分地感激
既然謝氏已經同意上京,且章鴻文在這裡,杜錦寧便沒說開點心鋪子的事,轉而笑問道:“剛才說什麼呢?”
“沒什麼,談論縣裡的一些人和事呢,隨便聊聊。”許成源道。
“錦寧,明年當真要開恩科?”章鴻文問道。
“是啊。”杜錦寧道,“京裡剛傳來的訊息。所以我們打算等我四姐出了嫁,就提前去京裡待著,等待明年會考。”
想想到時候杜錦寧幾人就是進士了,自己連一個童生都還不是,章鴻文神色有些黯然。
“我姐姐要一個半月之後才成親呢,這段時間你就住在我們家吧,我給你講講文章。”杜錦寧道,“我伯祖父他們來吃喜酒時,你再跟他們一起回去。”
“好。”章鴻文雖覺得在這裡白吃白住那麼久有些不好意思,但想想父母對自己的期盼,再看看自己跟杜錦寧他們的差距,他決定還是接受杜錦寧的這番好意。
……
接下來一個多月的時間,杜錦寧每日都會抽一個時辰給章鴻文講課。她寫文章的思路與教學理念,是跟這時代的先生不一樣的;而且她能從能一個學子的角度從發,根據章鴻文的實際情況來教學。
一個月下來,章鴻文收穫極大,寫的文章有了質的飛躍。他相信這時候再去參加府試,一定能一舉透過,便是院試也有希望。沒準後年他也能拿個秀才名頭回家。
為此,他對杜錦寧很是感激。
杜方蕙出嫁前幾日,杜錦寧派了護院,去縣裡把杜寅生和杜雲昌、杜雲翼、張氏從縣裡接了上來。
陳氏擔憂地問道:“你三姐出嫁時,不是隻接你大伯父嗎?怎的這回把你伯祖父和四叔也接上來了?到時候村裡會不會說閒話?”
把親的祖父和祖父置於一邊,卻接隔房的伯祖父和堂叔來赴宴,別人可不得說閒話?
“不會,放心吧。”杜錦寧道,“我這樣做,自有計較。”
如果說上次杜錦寧回鄉時,杜辰生和牛氏表現得不那麼過份,她這隻接伯祖父不接祖父的舉動,還會被村裡人非議幾句。畢竟人的忘性總是大的,人們的心又總偏向弱者、同情弱者,覺得杜錦寧現在發達了,再跟老人斤斤計較就太小心眼了。
可上次杜辰生和牛氏為了一百兩銀子露出來的嘴臉,又讓村裡人把以前的事拿出來說。這回杜方蕙出嫁,杜錦寧派人只接杜寅生等人上府城,她估摸著沒幾人會嚼舌根子。
陳氏一聽杜錦寧這樣說,便沒再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