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不想要趙晤等人安排的佃農。當初潤州的佃農遷過來後,她又在當地放出話去,招了二十來戶人家。
為防止出現問題,她在潤州的佃農和京城的佃農裡都發展了些暗線。下面有些什麼風吹草動,她都清清楚楚。
好在無論是趙晤、吳證還是四個官員,都沒有什麼小動作,否則她就能讓他們知道今年高產水稻遇到了難題,畝產只有四石。
趙晤對她風光霽月,不胡亂在她身邊安插人手,杜錦寧便打算投桃報李,送趙晤一份禮物。
“皇兄,過半個月就是您的生辰了。除了高產水稻,皇妹打算再送您一份厚禮。”杜錦寧笑道。
“哦?”趙晤挑眉看向杜錦寧,十分期待,“什麼禮物?”
吳證也豎起了耳朵傾聽。
能跟高產水稻相提並論的禮物,想想就讓人渾身沸騰。杜錦寧不會又研製出了什麼厲害的東西吧?
“不如我們進屋子裡坐著說?”杜錦寧道。
趙晤立刻同意,跟著杜錦寧進了宅子。吳證也厚著臉皮跟了進去。
趙晤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杜錦寧,見杜錦寧沒有反對,他便也沒趕吳證走。
三人進到廳堂裡坐定,杜錦寧吩咐青木:“去把我書房裡那幾個錦盒拿來。”
青木立刻出去,不一會兒就回來了,手裡捧著兩個錦盒,跟在他身後的兩個丫鬟手裡也同樣捧著兩個錦盒。
在杜錦寧的示意下,他們把錦盒開啟,放到桌上,退了出去。
“皇兄請看。”杜錦寧做了個請的手勢。
趙晤和吳證,還有吳公公與吳證的長隨心裡早已跟長了草似,好奇的不行了。只是趙晤礙於自己的身份,端著架子,沒有猴急地上前去看。其他人自然也不好表示出來。
此時見邀,趙晤這才起身,走了過去。
“咦?”看清錦盒裡的東西,他吃了一驚,伸手從錦盒裡把裡面的東西拿了出來。
尊卑有序,皇上沒看完,吳證不好湊上前去觀看。但心癢難耐,他早已伸長了脖子想知道錦盒裡裝的什麼。
此時看到趙晤從錦盒裡拿出一個流光溢彩的東西來,他終於忍不住,起身走了上去。
“這是……瓷器?”看清楚趙晤手裡的東西,他也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瓷器,早在隋唐就十分盛行。不過唐代盛行蒸青團茶,團茶細研成粉,成了綠色抹茶狀,當時人們便喜歡增益綠色的茶具。青綠色的浙江越州窯瓷是陸羽在《茶經》裡最為推崇的茶具。
宋代則開始流行研膏團茶,茶色尚白,人們青睞凸顯白色的黑瓷茶具,福建建州的兔毫盞脫穎而出。
在杜錦寧的前世,明朝開始流行散茶。散茶茶湯清純,能襯托出茶葉葉片的姿態,白瓷茶具更能襯托出茶的微妙的美感,於是白瓷開始受到追捧。
景德鎮從唐代起就以生產白瓷而著稱,散茶的發展,將景德鎮生產的白瓷提升到了一個十分顯著的位置。當時所有的瓷窯都幹不過景德鎮,紛紛倒閉。
景德鎮在明清一枝獨秀,一統瓷業,卻因為瓷器技術不成熟沒辦法做大件,江蘇宜興宜興便因能做粗陶大缸得以奇蹟般的存活下來,後來更是發展了制壺之業。
於是“景瓷”“宜陶”便成了茶具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