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司農

看到吳公公也揮手,他帶來專門用來報信的小太監翻身上馬,一溜煙就跑出去老遠。

田地裡一片歡聲笑語。

宮裡,趙晤還在早朝。下面的大臣說了什麼,他根本沒聽清楚,一心掂記著莊子上的訊息。

他一早就吩咐過莊子上的訊息可以直接通報的。當小太監飛跑著進了大殿,用激動的語氣報出“畝產八石”時,趙晤忍不住站了起來,仰天長笑:“天佑我大宋,天佑我大宋也,哈哈。”

朝臣們都跪了下去,嘴裡高呼:“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跟趙晤一樣掂記著水稻情況的齊伯昆,一顆心落了地,雖然跟著大家一起高呼,嘴角的笑容卻怎麼也掩飾不住。

他家孫媳婦啊,真是太爭氣了。

趙晤高興之餘,心緒激盪,朗聲對朝臣道:“寧國長公主杜錦寧,為鴻慶元年頭名狀元,先於翰林院任職,後到潤州任知州,兩年前研究出水稻畝產七石,現在更是將水稻的畝產提高到了八石。朕以為,杜錦寧雖為女子,卻憂國憂民,心懷天下黎民蒼生,考狀元、埋頭于田地之間,就為了‘天下無飢’,比之在列的各位也絲毫不差。高產水稻的種子不能再生,需得寧國長公主每年辛勞培育;高產水稻在全國種植,還需寧國長公主主持推廣、傳授經驗。水利的興修也需寧國長公主進行指導。”

他掃了下面的朝臣一眼,吐出來的話語鏗鏘有力:“所以,朕決定,任寧國長公主為大司農一職,負責大宋的農業水利事宜。”

朝堂上靜悄悄的,落針可聞。

如果趙晤說要賞杜錦寧別的,比如增加食邑,或是田地金銀,他們都會高呼“皇上聖明”。可讓杜錦寧當官……

大家都覺得自己腦子轉不過彎來。

如果吳證在這裡,他肯定第一時間就附議,可他此時卻在莊子上;杜錦寧是自己孫媳婦,齊伯昆就是舉一萬隻手贊成趙晤的提議,也不好第一個站出來附議。

幾個忠心的老臣雖很欣賞杜錦寧,也覺得杜錦寧做出這樣的貢獻,做大司農完全能當得起,但叫一個女人做官,跟他們站在一起,他們總覺得心裡彆扭。

可趙晤跟吳證說要問問杜錦寧的意見,現在高興激動之下沒有徵求意見就直接把決定說了出來,可不是要朝臣們同意或否認的。不用大家說話,他就轉頭吩咐承旨:“照朕剛才說的擬旨。”

“是。”承旨答應一聲,立刻走到旁邊磨墨擬起旨來。

這個承旨,自然不會再是鄧易。

鄧易幾個,早在世家被清算的時候都被趙晤一腳踢到邊遠小縣去做縣令了。有了前車之鑑,新任承旨根本不敢有半點小心思,都是趙晤怎麼吩咐就怎麼做。

趙晤都叫擬旨了,反對的人此時再不出聲,等聖旨一擬好,蓋上皇帝玉璽,這命令就改不了了。

可朝堂上依然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出列反對。

杜錦寧是女子,但她做的事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們要是跳出來反對,拿什麼反對?就因為她是女子?皇上剛才也說了,杜錦寧是鴻慶元年的頭名狀元,又一路做著官。除了是女子,她什麼都不差。

如果他們說女子不能做官,不能干預朝政,那把太后置於何地?這是怕沒小鞋穿麼?

更何況,杜錦寧雖是公主,卻嫁入了齊家,皇上面前第一紅人齊伯昆,可是她的祖父呢。她的公公齊文聰,也站在朝堂上。她的駙馬齊慕遠,雖然年輕,卻是查案好手。得罪了他,他恐怕要把某家的情況好好查一查。誰家經得起查?

得罪了太后,又得罪齊家,最重要的是得罪皇上,他們還能在這朝堂上混下去麼?

於是,就出現了沒人贊成、也沒人反對的詭異情形。聖旨,就在這種情況下擬好蓋上了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