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五十章 上朝

“四千石。”杜錦寧道。數目一會兒就要上報,沒什麼不能說的。

大家都驚撥出聲。

“晚稻能擴大面積種植麼?”有人問道。

“時間趕不上,只能明天春天才能擴大了。”杜錦寧把昨天跟貴婦們解釋的理由又說了一遍。

大家甚是可惜。正想問她如何才能拿到稻種,就聽太監高喝一聲,趙晤從裡面走了出來。大家趕緊噤了聲。

大家行了禮後,太監高高的嗓子又響起:“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他的聲音還沒落下,趙晤抬手止住了準備出列的大臣,看向杜錦寧:“杜愛卿,高產水稻的產量可出來了?”急切的心情溢於言表,可見他對此事的重視。

杜錦寧趕緊出列:“溼稻穀在除去水份重量後,平圴畝產八石。五百畝田地共產稻穀四千石。”

大殿裡頓時一片吸氣聲。

饒是原先就知道畝產八石,現在聽到五百畝田地產糧四千石,大家仍然感覺十分震撼。

趙晤尤嫌不夠,問道:“四千石,這僅僅是早稻的產量吧?加上晚稻,這五百畝田地的糧食產量豈不是能達到八千石?”

“如果風調雨順,八千石想來沒問題。”杜錦寧道。

晚稻要比高稻產量要高,所以這個產量杜錦寧還是有把握的。

果然,“八千石”三個字一出,大殿裡又是一片吸氣聲。

古代重桑農,皇帝都要裝模作樣去田裡鋤兩下以示重視,官員們再不通庶務,也知道五百畝田地大概能產多少糧食。以一畝二石的產量算,雙季稻,五百畝就是二千石糧食。

現在,足足增加了四倍。

想想那堆得跟小山似的糧食,每個官員都覺得,大宋恐怕再沒有餓殍了。

“天下無飢”,從古到今所有人的夢想竟然在他們所在的時代實現了,大家都振奮得不能自已。

此前對杜錦寧一介女流站在這朝堂上、尤其還站在他們前面頗有微詞的人,一個個都閉上了嘴,心悅誠服。

杜錦寧沒資格,誰有資格?

農為國之本。糧食富足,百姓安居樂業,盛世就不遠了。誰能以一已之力,讓一個時代成為盛世?盛唐時都沒人敢說這話,杜錦寧卻做到了!

趙晤以為杜錦寧會馬上上奏摺將修路的提議說出來,卻不想杜錦寧說完這句話,行了一禮,就退了回去。

待有兩個大臣議了其他事,鴻臚寺卿代曹鴻生上了遠航順利歸來的摺子後,杜錦寧才出列提出了修路的建議。

開始大家還不以為然。誰都知道修路好,可修路要錢啊。但立碑和以工代賑的法子一出,大家看向杜錦寧的目光就變了。

“臣覺得,以工代賑這法子,有百利而無一害,極為可行。臣贊成杜大人的提議。”吳證第一個站出來支援。

“杜大人此法甚是高明,臣覺得可行。”戶部尚書陳大人立刻道。

“臣附議。”

“臣附議。”

還沒等幾個老臣站出來支援杜錦寧呢,嘩啦啦就有一堆人站出來附議。

開玩笑,這種事又不損害他們的利益。在朝堂上支援了杜大人,起碼買稻種的時候好歹能賣個面子吧?此時不附議,更待何時?

洪華忠幾人傻了眼,趕緊出列附議。否則,他們就成了異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