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小院裡,魯小北與汪福來仍跟前幾日一樣,輪流守夜,魯小北依然是熬了一夜未睡。
離卯時還有小半個時辰,杜錦寧被叫起床,洗漱後吃了早飯,便領著魯小北和汪福來一起去了考場。
這一次,府學門前相比起前幾天那種盛況來就差得太遠了,畢竟此次有資格參加考試的只有三百人。即便算上來送考的,也不過是五六百人。
這次依然是在大槐樹下集合。黃澄明是有經驗的人,知道這次不擠,所以並沒有提前太多到。杜錦寧到的時候,他們也剛剛到達此處。
杜錦寧看了看,問黃澄明道:“咱們縣除了咱們書院的,還有多少人參加第二場?”
黃澄明這兩天也做過統計,嘆息道:“只有十一個,有四個名次靠後,估計比較懸。”
杜錦寧默然。
灕水縣透過縣試的一共五十人,博閱書院七個,也就是說,其他私塾的考生有四十三人。
四十三人才有十一個透過第一場考試,透過率四分之一,一下子就淘汰了三十二人。如果這十一個人中最後又有四人被淘汰,拿到童生資格的就剩下七人了。而這七人如果今年參加院試的話,不知能有多少個能獲得秀才功名。
想到這裡,杜錦寧十分慶幸自己能進博閱書院,也更加感激關樂和。
博閱書院的先生們至少是舉人,像關樂和、袁修竹這些人還是進士,自然不是外面那些辦私塾的落弟秀才能比的。他們與朝堂聯絡緊密,訊息十分靈通,對形式的分析與題型的把握都比較精準。更不用說還有藏書閣的諸多藏書了。
這些對杜錦寧來說都很重要。要是沒有關樂和與袁修竹這些人,她絕對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梁先寬自打走水之事發生後,就一直住在縣館裡,今早是跟黃澄明等人一塊兒來的。此時見杜錦寧已向幾位先生問過安了,便湊到她身邊跟她閒聊。
“黃先生,劉先生……早安。”一個歡快的聲音響起。
不用看,杜錦寧就知道,是方少華那個逗比來了。
還沒等她轉過頭去,一個身影就竄到了她的面前,方少華那張圓臉湊了過來:“杜錦寧,我請教你一個算學題。”說著將一張紙伸到了杜錦寧面前。
梁先寬跟方少華就是個歡喜冤家,此時一看他這架式,頓時嘲笑道:“這臨時抱佛腳的姿勢還挺新穎,跑到考場前來請教來了。”
方少華用力瞪他一眼:“要你管。”
“梁先寬,別胡鬧。”黃澄明管束著梁先寬。
方少華出身官宦人家,要是因為梁先寬的胡鬧而影響他討教問題,從而影響到考試,梁先寬怕是要得罪人呢。
梁先寬不過是跟方少華熟了,這才開個玩笑,並不是有意阻攔。此時見自家先生誤會了,他揚了一下眉毛,不說話了。
杜錦寧看了方少華這題目一眼,便找了根樹枝,在泥地裡給他講解起來。
梁先寬和博閱書院的學子們都圍了過來。其他那十一位考生猶豫片刻,有三四個也同樣伸長了脖子站在外圍朝裡張望。
剩下的那六七個人,有憤世嫉俗不願意與博閱書院的學子走得太近的,有自覺自己算學基礎太差怕聽不懂的,還有的則覺得臨時抱佛腳影響心境,都沒有上去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