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二章 和哥德巴赫猜想一樣

“難道……大王是白總?不可能啊,白總雖然飯做的好,歌唱的好,也懂詩詞歌賦,吹拉彈唱,可從沒見她電腦這麼厲害啊……上次有個食客入侵了無線網,她都沒發現,還以為網壞了呢……這明顯就是電腦小白啊……”

黃麗是死活想不明白,半天沒說話,聊天室裡各自罵了半天,終於注意到她了。

“喂喂喂,老k,你幹嘛不說話,在幹嘛呢?”

“還在查大王啊,人家都走了,根本查不到!”

“大王是高手,目測技術兩米八!”

“別拍馬屁了,大家趕緊想想,金豬報喜和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關係?”

“想個屁啊,我們連哥德巴赫猜想是什麼都不知道,剛才我換了好幾個搜尋引擎,根本搜不到這個詞!”

……

黃麗嘆了口氣,在鍵盤上敲擊。

“各位,我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不過,我怕說了你們接受不了……”

“沒事,金豬報喜把我都折磨的差不多了,也不怕這一哆嗦!”

“是啊,現在都這份上了,還有什麼接受不了?”

……

黃麗接下來,給這些人講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傳說……

在1742年6月7日給尤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1,任一不小於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2,任一不小於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尤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價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現在通常把這兩個命題統稱為哥德巴赫猜想。

把命題“任何一個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

驚不驚喜?刺不刺激?

是不是覺得完全看不懂?哈哈,別怕,因為翻譯過來就很簡單了,換句話說,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要證明“1+1“的成立。

是不是覺得哥德巴赫真的閒到蛋疼?

如果覺得是,那你就錯了,如果證明不了,那就沒有1+1=2!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而在1966年,咱們國家的牛人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何一個大偶數都可表示成一個素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2個的數之和“。

知道這個證明過程有多難嗎?你絕對想不到,這個蛋疼的猜想,到現在為止,經過了300年左右,全地球無數頂尖的數學家一輩子的證明,竟然還無法完全證明。

它的證明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

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 7”。

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 6”。

1937年,義大利的蕾西先後證明了“5 + 7”,“4 + 9”,“3 + 15”和“2 + 366”。

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

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稍後證明了“3 + 3”和“2 + 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證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1965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及義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3 ”。

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