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53現場考察

陸文強的效率很高,準確的說,他對陳文浩拜託的事很上心。

無論是繼續留在軟體園這一畝三分地裡,還是真的能再進一步,獲得一個百億級別企業老總的友誼,都是有意義的事情。

根據他打聽來的訊息,這家電池廠成立於七年前,那時候電池市場需求旺盛,幾家有合作關係的企業就聯手吃下了這家電池廠的前身:一家國營的玩具電池廠,並將主要產品調整為小型鋰電池、手機用的方形電池、膝上型電腦用的圓柱電池,一度效益極好,是區裡乃至市裡的明星企業。

可惜從2013年開始,電池市場的增長點轉向了動力電池(主要用在電動汽車、電動腳踏車上提供動力的蓄電池),傳統的電池產品競爭激烈,市場需求還在不斷下滑,這家廠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前年,工廠股東決定轉型生產動力電池,還添置了相應裝置和生產線,不過銷路還沒完全開啟,最大的那個股東卻出現了經營問題,完全沒心思管理這家合資工廠了。而工廠幾個投資商裡,除了這個大股東,其他股東都不熟悉電池行業。所以,當大股東玩不下去了之後,工廠也撐不下去了。

陸文強介紹了工廠的基本情況,“現在幾個股東成立了一個聯合團隊,正在到處找能接盤工廠的公司,不過據說沒有進展。如果短期內再找不到人接手,銀行就要委託法院,對工廠資產進行拍賣了。”

他補充說道,“如果真的對這家工廠有興趣,其實最好是等到法院拍賣時再出手,價格肯定會便宜不少。”

陳文浩知道,從經濟角度來說,陸文強的建議自然是對的,不過他另有打算。如果實地考察下來,能夠達到小卡的要求,他會直接和股東方談併購的事情。

畢竟只要和工廠的股東談好條件,立刻就能接手,說不定還能接手一批成熟的產業工人和基層管理人員,有助於儘快恢復生產。如果等到法院拍賣再出手,隨便一點情況,拖個半年一年的都很常見,看上去似乎能省點錢,其實得不償失。

而且程文浩答應了小卡,要儘快達成它修復科考船的目標,自然要收到做到。小卡可是在默默地觀察著,真要為省點錢而浪費時間,傲嬌的小卡肯定會不開心滴。

***

透過方文強的牽線搭橋,陳文浩很快和這家工廠的股東代表聯絡上了。正在頭痛找不到下家的股東代表,聽說有人對這家工廠有興趣,立刻爆發了超高的熱情。

隨後,估計股東那邊確認了陳文浩的身份,知道他手頭剛入賬了一大筆鉅額資金,更是激動不已,幾家股東的高層親自聯絡,邀請他來工廠實地考察。

陳文浩也希望能抓緊時間,當即約定下午就去工廠現場。他帶了三個人就出發了。兩人是諾頓羅氏江海辦事處派出的,一人熟悉併購的法律業務,另一人則是律所配備的精算師。作為律所的VIP客戶,他享受的是24小時專業團隊服務的待遇。

第三人則是戴玉倩,卡摩多公司的合資框架雖然已經談定,但是還有很多後續的細節需要處理,所以她一直也未返回香江。兩人也比較熟了,便邀請她做個參謀,一起去考察。

路上,戴玉倩詢問,“陳先生,是不是還應該找個技術專家啊,我和同事對機器裝置都不是很懂。”

陳文浩回答,“技術問題就交給我了,你的同事幫我把好合同關,你就委屈下,今天扮作我的助理。我們一個紅臉,一個黑臉,才有利於談判。”

“做陳總的助理,可不算委屈。”戴玉倩微笑著回話,不過心裡卻是有點疑惑。諾頓羅氏對所有大客戶都會設立身份檔案,她看過好幾次,記得陳文浩大學的專業是文科,之後一直在IT領域工作,程式設計和管理都有涉及,但應該沒有接觸鋰電池生產的經歷。

她不是很相信,但是沒有說出口。畢竟她親見了陳文浩在短短時間內創造的一個個奇蹟,也不敢說完全沒可能。

工廠股東代表團早就等候在廠區門口,還找來了原來的廠長和副廠長負責講解。一行人簇擁著陳文浩進了廠區,廠裡空空蕩蕩的,連人影都看不到。

“陳總,請往這邊走,前面就是鋰電芯生產車間。”廠長在最前面領路,倒是副廠長話不多,據說是主管技術的。

“陳總,您看這些裝置和兩條自動化生產線,都是前兩年新添置的,鋰電芯的漿料攪拌、塗布、燒烤、分條、製片、卷繞、入殼、注液、封口、化成等主要工序都可以在此實現。”廠長介紹得挺溜,一連串專業名詞脫口而出。

今天要考察的裝置比較多,陳文浩早就做好了準備,買了個微型耳機塞在耳朵裡,就方便小卡隨時可以提供意見。所以陳文浩今天特別有底氣。

不過外人從表面看起來,陳文浩顯得信心十足,認真、嚴肅,正在來回觀察各類生產裝置。(其實他是為了讓小卡藉助勘察器,可以看得更仔細點)

廠長看了一眼陳文浩,繼續小心地介紹,“廠裡原來的主要產品,是供行動式電子產品使用的普通鋰電池,設計的電池最高產量是每月350萬節。而且現有的裝置和生產線經過簡單改造後,也可以用於生產動力電池。”

陳文浩好笑地看了眼他,真把我當成錢多沒處花的冤大頭了,可不能耽誤了小卡的一番現場指導。“裝置和生產線的質量還不錯,作為普通鋰電池的生產已經磨合得較好。不過如果要做動力電池,需要改動的地方很多,算不上簡單。”

他指著眼前的生產線,“你們廠裡還是用的雙行星分散機等間歇法生產裝置,動力電池對漿料的要求高,就需要改成連續法生產裝置,光這一項,就至少要投入上千萬。還有這裡,你看這臺裝置……”

廠長和一眾廠方代表瞠目以對。倒是一直沒有吭氣的副廠長,推了推鼻樑上的高度近視眼鏡,插了一句話,“陳總也懂技術啊,一眼就發現了問題……”

副廠長明顯有點專業技術人員的呆萌,沉浸在技術的美妙世界,完全無視了周圍一圈股東代表不善的眼神。

“老李!”一名股東代表忍不住叫停了副廠長。

這名姓李的副廠長才回過神來,看看周邊人員黑著的臉孔,發覺說錯了話,有點尷尬地低下了頭,又回覆到沉默的狀態。

陳文浩在邊上,看似不在意,卻將這些情形都記在心裡。

現場考察繼續,一路看下來,陳文浩一直沒怎麼說話,對於廠長的極力推銷,他都只作簡單的回應。看在股東代表的眼裡,分明是這個大客戶(冤大頭)不太滿意。

實際上,陳文浩是在等小卡的反饋。等到生產區域全部看完,他手腕上的表形勘察器振動了一下,他眯眼一看,螢幕上兩個漢字,“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