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能有什麼要緊事?無非是玩。
“奴才聽了一嘴,今日六公主似要去太學。”
完全沒想到的蘇胤來了興趣,“之前不是最害怕去太學的?”
之前的蘇櫻兒,皇帝雖然不關注,但自從昨日被皇帝上心後,六公主之前事蹟,也多少會了解一些。
其中便有蘇櫻兒學不好,學不會,常被先生批評,故以不愛去太學。
皇帝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蘇櫻兒腦子不靈光,不是學習的材料。
這一點其實皇帝也是有些芥蒂的。
自己從小聰穎,其他皇子公主,也沒有太差的,甚至有幾個出類拔萃的,頗有繼承自己當初的風範。
獨獨六公主生來便痴傻,愚鈍不開竅。
如今好像開竅了,也不痴傻了,就是說話還不太利索。
其他公主像她這般大,已經很流利的說話讀書了。
其實蘇胤心底在計較,可當想起蘇櫻兒那如瓷娃娃般精緻的可愛小臉,他又計較不起來。
甚至覺得自己對六公主太苛責了。
於是只能自己洗腦:櫻兒只是公主,書少讀些,學問少學些也不打緊,左右朕也不需要她有繼承江山的能力。
心疼六公主的蘇胤頭一遭開了後門:“趕在太學開課前,私下轉告先生,六公主身子骨弱,學習勞累,過得去即可,不可過分苛責。”
聽到這話的先生表示:大為震驚!
不過還是口頭敷衍:“陛下的口令,我接到了。”
接是接收到了,就是照不照做不一定。
這是私下口諭,又不是正兒八經的聖旨,況且陛下還沒糊塗到那一步。
陛下要糊塗,自己身為百家先生,教皇子公主,世家子弟道理學問的,可不能縱容陛下糊塗。
王清辭從前就不喜六公主,如今便更不喜這個痴傻,無一長處的六公主了。
先入為主,王清辭便沒有按照陛下的口諭行事,反而是打定主意,要將六公主好好敲打一番。
別沒得哄得皇帝沒了邊際。
公主沒點學問在身上,豈不叫人笑掉大牙。
而這邊,收拾妥當的蘇櫻兒,在母妃依依不捨的目光下,揮了揮小手,“母妃,再見,櫻兒會想你的。”
寧婉清從前不覺得,那是因為小傢伙不會表達,如今聽她這些平常的告別,沒忍住熱淚盈眶。
蘇櫻兒回頭瞧見寧貴人,正掩面擦淚,搖了搖頭。
這個母妃,多大人了還哭鼻子,又不是遠嫁,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