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肯定是被玩家給帶壞了!
該怎麼跟他們說, 即使現在快馬加鞭趕過去,仗應該也已經打完了呢?
這方面雁來還是比較相信玩家的,頂多是緩和有緩和的打法, 激進有激進的打法。
算了,說不出口,還是讓他們“盡人事, 知天命”吧。
反正以現在的距離來看, 就算放緩速度,也就是延遲一兩天的樣子,問題不大。再說, 早點趕過去, 也可以接手一些戰後的清點、安置、恢複和管理工作。
這些繁瑣又重複性很高的工作,都是玩家不耐煩的去幹的,急需有人接手。
雖然按照雁來的瞭解, 大唐的官員應該也不喜歡、更不擅長這種工作——在古代社會, 官和吏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身份,有編制的官員都以清要為貴, 具體的事務都是交給下頭的濁吏去辦的。
大唐這種風氣尤為嚴重, 甚至官也分了清官濁官、京職外職, 連晉升渠道都完全不同。
據說開元年間, 班景倩以揚州採訪使內調為大理少卿, 經過汴州時,汴州刺史倪若水盛設宴席為之送行, 而後十分羨慕地對身邊的掾吏說,“班公是行, 何異登仙乎!”
在這種風氣之下,遠州刺史都成了安置貶謫京官的職位。
不過這些官員會選擇去西域, 就是因為沒能進入京官的晉升序列,應該不會那麼挑剔吧……
再說來都來了,也由不得他們。
安西軍不養閑人。
況且雁來始終認為,對自矜身份的官老爺來說,適當的勞動改造沒有壞處。
所以……希望他們此刻的積極效能保持得更久一些吧!
接下來,隊伍還是按照原計劃趕路。兩天後的下午,他們就進入了了沙州地界。
經過沙州城的時候,隊伍的速度慢了下來,那幾十個從大唐來的官員,還特意策馬上了一旁的丘陵山,從那裡遠眺沙州城。
這一路雖然辛苦,但是與中原山水截然不同的大漠風光,卻也給這些初次領略的人帶來了不小的震撼。大抵因為是自己主動的選擇,再加上隊伍裡跟著許多玩家,有他們活躍氣氛,難得大家的心緒始終都是昂揚的,時不時還能生出幾分詩興。
雁來沒有上山,但也坐在馬上,轉頭往那邊望去。
之前去長安的時候,走的並不是這條路,雖然玉門關也在沙州境內,但是並不從沙州城下經過,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這座西北雄城。
沙州這個稱呼或許有些陌生,它有一個更加令人如雷貫耳的名字——敦煌。
史學界素有“一座敦煌城,半部中國史”的說法,尤其是魏晉以降到五代之前的歷史,很多都是靠著敦煌及其周邊出土的遺跡和古物,才能恢複本來面目。
最難能可貴的是,跟“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正史不同,敦煌書寫記錄的,更多是是小人物的生活細節。
而這些細節,共同構成了一幅幅鮮活的古代百姓生活畫卷,讓後世之人得以掀開歷史神秘的面紗,窺見一點真實。
就像是敦煌本身,雖然只是坐落於邊陲的、不起眼的城市,卻像是用來串聯竹簡的牛皮繩,見證著朝代的興衰存亡、歷史的風霜雨雪,最終成為了歷史最好的導遊,僅僅只是把自己展示出來,就能驚豔世人。
就連吐蕃的歷史,也是因為曾經短暫地統治過敦煌,才得以儲存下來。
不過此刻,雁來望向那座陌生的城市,心中湧動著的情緒,卻並不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
只是因為——大唐朝廷給她封的爵位,就是敦煌郡王。
雖然在大唐君臣看來,這只是一張空頭支票,不能、也沒想過要兌現,畢竟大唐的爵位本身也只是虛爵,頂多能領到年俸,並不具備對封地的實際管理權,所以遙領也沒什麼問題。
就連雁來身上這個安西四鎮節度大使的官職,之前也不止一次讓皇室親王遙領過——盡管那時郭昕還好好的活著,而大唐早就實際上失去了對這片土地的統治,卻一點不影響朝廷用它來封官許願。
但……
這些對雁來而言都不是問題,她有能力將它兌現。
所以她看這座城市的目光,註定與任何人都不會一樣。
另一邊的文人們還在詩興大發,書寫著因為這座城市帶來的對歷史的感懷與思考,這邊,雁來已經在考慮要怎麼拿下沙州,讓自己這個敦煌郡王名副其實了。
停停停……雁來拍了拍額頭,讓自己冷靜下來。
幾個月前,她還在認真考慮,既然打算跟吐蕃議和了,是不是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怎麼現在看到什麼都覺得可以打一打?
肯定是被玩家給帶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