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章 【滴——是否消耗五百萬氣運值,使用複活點功能?】

第163章 【滴——是否消耗五百萬氣運值,使用複活點功能?】

李純算是一個對錢很有概念的皇帝了, 但單純跟他說二千金、二十萬緡,也不如直接讓他意識到這筆錢剛好足夠每年犒軍來得清晰。

而且這段時間,在有意無意之中, 五百萬緡這個數字,也時常刺痛著李純的神經。

只要承認王承宗的身份,不僅每年都有一筆進項, 還能省下這五百萬, 用來組建屬於自己的軍隊。更何況,滿朝上下除了他和李吉甫,全都是主和派, 要發動一場戰爭, 皇帝所承受的壓力本來就不小。

又能順應民意,又有好處,李純實在不能不心動。

只是他還有些遲疑, “君無戲言, 朕若是出爾反爾,豈不讓天下人少了畏懼之心?”

連他自己都不把自己說過的話當回事, 別人又怎麼會當回事呢?李純也怕開了這個頭, 會有些不好的影響。

俱文珍一聽皇帝心中已經有了動搖之意, 便道, “話雖如此, 但戰事一起,河北之地恐怕又要生靈塗炭。陛下愛惜百姓之意, 想來天下人皆能體會。況且,有了成德的舊例, 往後那些藩鎮再有新舊交替之事,自然都會對陛下有恭順之心。”

若是成為定例, 以後新人上位都得給他進奉一大筆錢財,那內庫就會寬裕許多。

聽他這樣說來,平息幹戈,竟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了。

但原本想打仗的人就是皇帝這事,俱文珍是一個字不提。

皇帝自己似乎也忘了這一點,眉頭逐漸舒展開來,道,“誠是此理。”

他召見李吉甫,先將裴垍等人的奏摺拿給他看。

李吉甫對皇帝的性子也算了解,一看就猜到他要改主意了,稍微一試探,就問出了王承宗的條件,頓時心下嗟嘆。

陛下如此反複,重小節而忘大端,成德縱然平順,將來的局勢也難以預料。

只是皇帝對他還算信任,也明說了這筆錢會用來養軍,讓李吉甫也無話可說了。

他雖然傾向於削藩,但也不看好這一戰,只因有天兵在,皇帝又想打,才絞盡腦汁地出主意,如今皇帝不想打了,自然也沒必要堅持。

李吉甫便預設了這個選擇,只是問道,“陛下打算怎麼跟那些天兵說?”

這事皇帝也想過了,道,“契約上寫了,若是違約,需賠償他們一成的費用。朕若是選第三策,所費本就不多,給他便是。”

李吉甫總覺得,天兵既然得了皇帝的許可,能光明正大地介入河北局勢,不會那麼輕易收手。不過目前看來,他們也不至於主動掀起戰爭,頂多是在河北也如在長安這般行事,那對河北百姓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如此想著,便點頭道,“既是陛下已有決定,那便盡快下旨召回李鄘吧。”

免得人到了成德,與王承宗起了沖突,又平添波折。

不管是召回李鄘還是加封王 承宗,這聖旨顯然都不好寫,李純幹脆讓內侍將輪值的翰林學士和中書舍人全都召來,一同草詔。

這些官員基本都是反對開戰的,聽說皇帝又不打仗了,俱都十分歡喜,連聲稱贊皇帝聖明,然後就開始分派起任務。

今天值班的又有白居易。李純還記得他之前那封奏摺寫得有多不客氣,便點了他的名字。

白居易也很高興,援筆而就、一氣呵成。

然而等聖旨發出去之後,宮中就漸漸有訊息傳出來,說皇帝之所以改主意,是因為王承宗主動獻上萬金,且以後每年還有進獻。

滿朝文武都被這個訊息砸蒙了。

一旦開了這個先例,以後其他藩鎮也都有樣學樣,貢賦不入國庫,而是輸入皇帝的私庫,買好皇帝,朝廷變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殼子,那他們這些朝臣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但尷尬的也在這裡,前腳他們才上了歌功頌德的奏摺,現在也不好立刻大聲反對。

況且不開戰也確實是他們的訴求,只要不考慮具體的過程,也能厚著臉皮說一句皇帝是在眾人的呼籲之下改了主意,是他們的勝利。要是點明瞭皇帝收錢的事,那這政績豈不是又沒了?

出於這樣的心理,大部分人都緘口不言,但還是有一批忠直之人繼續上書。

其中就有白居易和韓愈。

兩人的文章角度雖略有不同,但都寫得汪洋恣肆,而且都將矛頭直接指向了皇帝以及他身邊的宦官和寵臣,認為他們為了一己之私促成此事,卻會造成朝綱廢弛、國紀敗壞的惡果,最後受損的卻是皇帝的聖明,一旦傳出皇帝愛錢財的名聲,只會為天下笑。

要是說別的,李純未必會在意,但他們偏偏點出了他不願道破的私心——根本沒有什麼矇蔽聖聰,是因為皇帝想要錢,俱文珍和李吉甫才會主動配合。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