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到底寫了誰的名字,才會讓皇帝的臉色那麼難看?
吳元慶的奏摺送到長安, 因為是緊急軍情,所以直接送進了樞密院。
雖然不能開啟來看,但是摺子是吳元慶上的, 而非吳少誠本人,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訊息傳開,兩省官員和六部重臣立刻到紫宸殿求見。
吳少誠死了, 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
機會來了。新舊交替之際,難免會生變亂,朝廷是如此, 以軍武立身的藩鎮更是如此。
李純當著眾人的面開啟盛放密摺的盒子, 裡面果然放著兩封奏摺。其中一封是吳元慶寫的,另一封是吳少誠的遺折。
毫無疑問,李純先開啟了吳元慶那一封, 想弄清楚現在淮西的情況。
奏摺裡的內容並沒有出乎他的預料, 吳少陽狼子野心,趁吳少誠病逝、府中慌亂空虛之際, 控制了節度使府, 軟禁吳元慶, 阻攔給朝廷報信的信使, 甚至還想偽造吳少誠的遺折, 為自己請命。
果然!
李純心底泛起一點歡喜的漣漪,只是這漣漪還未來得及擴散, 下面的內容就讓他重新平靜了下來。
天兵及時趕到,不僅解決了吳少陽, 還救出了被軟禁的吳元慶。
有天兵在啊……那沒事了。
李純放下奏摺,一時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眾人一看就誤會了, 以為有什麼特殊情況,連忙出聲詢問。
李純幹脆讓宦官將奏摺拿下去給他們傳看。
重臣們看完奏摺,也經歷了跟李純差不多的心理活動變化。
總體來說,這是一件好事,畢竟吳元慶主動上奏,請求朝廷派遣新的節度使,這正是朝廷一直以來想要達成的。但這個訊息又沒那麼讓人高興,畢竟天兵已經先一步到了淮西,朝廷根本不可能拿到當地的掌控權,只是佔了一個名義而已。
好在事到如今,不管是朝臣還是皇帝,都已經開始接受並習慣天兵的存在,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了。
往好處想,若是沒有天兵,朝廷想要討平淮西,又不知道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哪像現在,連沖突都算不上。
況且再退一步說,現在的朝廷也與一年前不同,就是天兵沒有掌控淮西,他們難道真的有實力征戰嗎?
如此,眾人自然也就對這件事表現得頗為平靜。
李純已經在看吳少誠的遺折。
說是遺折,其實也是吳元慶讓幕僚代擬的,除了跟皇帝拉關系表忠心的套話之外,就是讓皇帝盡快選任新的節度使,以免地方生亂,最後才是對身後事的安排。
李純合上奏摺,也不覺得意外。
很符合天兵一貫的做事風格。
正好朝中重臣都在,李純幹脆就讓他們擬定淮西節度使的人選。
這邊正商量著,那邊樞密院又有人來報,有雁來的奏摺送到。
李純還以為是雁來對淮西節度使的人選有什麼意見,便直接讓人呈了上來,誰知開啟一看,卻發現跟淮西沒有任何關系,是天兵關於漕運的調查有了結果。
除了奏摺,還附上了一份厚厚的賬冊。
按照雁來的說法,這份賬冊是天兵整理過的,原來的內容太過駁雜散亂,看起來太費勁,不過她也將原本一起送來了,可以留作參考。
李純看到這裡,就問了一句,“賬冊原本在何處?”
梁守謙聞言,就讓人抬進來一隻大箱子。
……難怪要整理了。
李純讓他們將箱子擱在一邊,拿起那份賬冊開啟,然後臉上的表情就僵住了。
眾人見狀,頓時都跟著緊張起來。
剛才李純的問話,已經足以讓他們明白雁來這份奏摺裡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