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章 大唐第一嘴強王者劉禹錫。

第183章 大唐第一嘴強王者劉禹錫。

法華寺位於城郊的山上。

這是柳宗元特意挑選的地方。剛到此地時, 他寓居龍興寺是不得已的選擇,但時日一久,他也喜歡上了這種遠離人煙、淡遠清寂的生活。尤其是憑窗遠眺時, 天地一片開闊,可以稍微抒發胸中悶氣。

不過,山上哪裡都好, 就是植物茂密, 蛇蟲鼠蟻也多。

南方的蚊蟲,連個頭和性情都比北方的更彪悍,縱然在這裡生活了四五年, 柳宗元仍不能習慣。

尤其是夏夜, 總會有不知從哪裡飛來的蚊蟲,在耳畔嗡嗡喧鬧,吵得人心浮氣躁, 再加上天氣燠熱, 著實難耐。便是最喜歡的看書作文,在這時候, 也救不了他。

但今夜, 柳宗元忘了蚊蟲、忘了濕熱、忘了心煩、忘了身處鬥室, 甚至忘了自己, 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手中的文章上。

大抵這些文章就是寫來給人看的, 前因後果說得十分明白。而作詩文的人,或典雅、或恣肆、或犀利、或平易, 手筆皆非同俗流,雖然用的是筆名, 但柳宗元也認出了其中兩三個。

想到自己所知道的那些不世之才正參與到這樣一件大事之中,柳宗元一時心馳魂蕩、神往不已, 一時又反思己身、心緒低落。

但總的來說,還是激動大過失落的。

柳宗元很早就在他的《送寧國範明府詩序》中提出過“夫為吏者,人役也。役於人而食其力,可無報耶”這樣的觀點,到永州之後,接觸了更多的民生疾苦,對此體悟更深。

百姓對於種種苛政並非沒有怨言,之所以不敢表現出來,那是因為官府勢大。可是官府以勢壓人,早晚將成禍患。

現在看到天兵以更勝於藩鎮的勢力壓服藩鎮,卻又願意體恤小民,正與自己的理念暗合,柳宗元怎麼可能不高興?哪怕這事跟自己沒有關系,參與這件事的人沒有自己,他也仍覺振奮。

這世上終究有同道者。

將這些文章反複吟誦多次,柳宗元才漸漸從那種沉浸的狀態之中抽離出來。

這一刻,他仍然身處鬥室之中,身體因為長時間伏案而變得僵硬,身上更是不知何時被蚊子咬了好幾個大包,又痛又癢,可是他的心靈卻是舒展的、自由的,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酣暢。

將手中的紙頁放下,他才想起來程異的信。

雖然看文章時,就已經對此時的天下大勢有了一些判斷,但程異的信裡講得更詳細,補充了很多柳宗元不知道的事。

比如這份針對魏博和幽州的傳單送到揚州時,同來的還有天兵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蕩平河北、俘虜幽州節度使劉濟的訊息。

信件的末尾,程異用一種且喜且憂的口吻,提起了自己的煩惱。

有了河北先例,其他地方的稅都不好徵了,幸而今年的夏稅已經徵完,但是秋稅又不知該如何是好了。程異被啟用,就是因為皇帝看中了他理財的能力,若是辦不好這件事,恐怕前路也十分渺茫。

柳宗元看到這裡,一面為自己的好友感到憂心,一面卻又忍不住替江淮的百姓覺得高興。

雖然天兵如今的勢力只在河北,並不能幹涉其他地方的內政,但到底還是帶來了一些變化的。

哪怕不能像是河北那樣盡免雜稅,只減少一兩項,日子說不定就能過下去了。

又看了一遍,柳宗元才提筆回信。

只是越寫,他就越感覺自己那些安慰的句子是如此蒼白無力,又是如此虛偽矯飾。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搜掠剝削之風,本來就是從皇帝開始的。程異不過是皇帝和朝廷剝削百姓的工具,做的是會被萬人唾罵的壞事,他要是做得好了,節節高升,那這個世道、這個朝廷才是真的沒救了。

尤其是想到剛剛看過的那些閃爍著輝光的文章,想到如“號為羨餘物,隨月獻至尊”這樣直指皇帝的詩句,他的心裡就更不能平靜。

但這封信終究寫完了。

柳宗元將信封好,自嘲一笑。

偽飾,是他被貶官之後、不,是他進入官場之後學會的第一件事。

在這樣的官場之中,想要求直求真、求勇於任事、求廉政愛民,有可能嗎?

柳宗元在燈下枯坐良久,終於深吸一口氣,重新磨了墨、鋪了紙,提筆開始寫信。

“安西大使郭常侍雁來足下:

元和四年七月二十日,守永州司馬員外接同正員柳宗元,再拜頓首座前,謹致書以白……”

……

柳宗元睡了來到永州之後第一個好覺。

沒有夢,沒有焦慮,安然恬淡,無拘無束,一覺睡到第二天的下午。他是被熱醒的,睜開眼睛,就見太陽的光越過窗戶灑在床鋪上,將這間鬥室照得亮堂堂的。

柳宗元之所以總是出遊,就是因為住的地方太過狹窄,常常讓他覺得它更像是一間囚室,待在裡面總有種肢體都無法伸展的憋屈感。

但現在,那種感覺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