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怎麼就又是天兵拿出了這種好東西呢?
前往美洲大陸的船隊一時半會兒回不來, 但別的船隻可以。
對於遠洋航行感興趣的玩家終究是少數——或者說,願意開荒的玩家終究是少數,等到航線成熟, 坐船出海去旅遊,大家就會感興趣了。
更何況,朝廷也好、吐蕃也罷, 都差不多到了關鍵時刻。
大部分玩家都覺得, 主線任務的最終階段應該不會太遠了,這種時候遠離大陸出去探險,就意味著要從頭到尾錯過這些了。
除了少數對遊戲有自己的理解和偏好的玩家, 大部分人還是很願意參與這種關鍵劇情和活動的。
但是在劇情開始之前, 乘船出海去看看,沿著已經成熟的航線去做一些貿易,順便捕撈海鮮, 也同樣是很多玩家在現實裡很難體驗到, 而又不用花費太多時間的。
還是那句話,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河西走廊被吐蕃佔據、絲綢之路斷絕之後, 海貿自然而然就發展起來了。
不過現在的海上貿易, 還沒有發展到遠洋貿易的程度, 船隻一般是沿著海岸線航行, 所以大唐的貿易範圍, 也就是北邊的新羅、渤海、日本,南邊則是沿著印度半島, 穿越馬六甲海峽,抵達波斯灣附近的大食——這個終點跟陸上絲綢之路是一樣的。
海貿發達, 自然也帶來了相當可觀的利益,大唐在廣州設定了市舶使, 負責登記貨物、收納關稅、查抄違禁物品等。
如此有前途的藍海行業,玩家當然要加入了。
至於海貨捕撈,這個更不稀奇。
大唐既沒有海禁,沿海地帶自然要靠海吃海。而且按照大唐的規矩,每個州都有不同的貢賦,海邊自然是要貢海貨。
不過海鮮的運輸,即便在現代也很成問題,更不用說交通不便,冷凍手段也很有限的古代了,所以地方上貢的海貨,大部分都是幹貨,即便如此,也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根據記載,明州寧波)歲貢海蟲、淡菜、蛤、蚶等物,從海邊運抵京師,每年都需要役夫四十三萬六千人,因此元和十二年,孔戣奏罷之。
當然,這個數字聽起來誇張,但是役夫並不是只幹這一件事,實際上貢品沿路遞送,每個人可能只需要幹一兩天。
不過現在,這一類的勞役都已經取消了,大部分工作被玩家接手,內陸也終於能夠吃到打撈起來之後就放在冰塊之中儲存、並在幾天之內運送過來的海鮮了。
這還是因為複活點暫時沒開到海邊,否則會更便利。
早晚有一天,長安城的百姓能買到真正剛剛從海上撈起來、還活蹦亂跳的海鮮。
不過現在這些冰鮮,就已經足夠引發購物狂潮了。
國人對鮮味的追求,幾乎是刻在骨子裡的,而海鮮,毫無疑問又是所有鮮味之中最霸道的。它有多受追捧,看看後世滿大街都是、標價也不低的海鮮燒烤自助就知道了。
大唐人連河魚都敢吃魚膾,海鮮自然更不在話下。
只是以前,就算是曬幹的海貨,長安百姓也就能偶爾買到點海帶、鹹魚之類的,至於那些貢物,跟普通人沒有任何關系。
但現在,玩家才不管什麼貢不貢的,所有的貨物都會投放到市場上,皇帝想吃也要拿錢來買。
實際上從開元後期,宮裡就已經不能完全靠貢物供給了,至於到底是沒那麼多東西,還是中間有人上下其手,那只有經手的人自己知道。反正宮市就是從那時候出現的,只是直到德宗朝才演變成了臭名昭著的“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從這一點來看,大唐的皇帝都是很靈活的。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現在的儒家還沒有完善,沒人動不動就抬出“祖宗成法”四個字來壓人的緣故。這時候的人雖然也尚古,但開口就是秦漢,至於本朝的制度和律令,經常改來改去的。
總之,李純對掏錢買東西沒意見,負責採買的宦官和內衛給錢也很爽快,大家一起維護了市場的繁榮與穩定。
有好東西,當然也不能忘了自己人。
所以雁來在洛陽宮裡,也舉辦了一次海鮮宴。
這次不僅能自助挑選餐品,還準備了燒烤小攤,感興趣的人可以親自動手加工。
夏天的傍晚,太陽落山前後,在青山秀水之間燒烤野餐,親自動手炮製入口的食物,實在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愜意乃至詩意。
大家都吃得十分盡興,席後免不得又賦詩n首。
雁來對海鮮並不特別嗜好,但這種坐在皇宮裡吃海鮮的感覺,還是相當奇妙的。她嗅著空氣裡的海腥味和鐵板魷魚的焦香,感覺這個世界,似乎又變得更熟悉了一點。
……
跟如火如荼的船舶出海相對的,是同樣熱火朝天的挖煤和曬鹽。
雖然聽起來沒有那麼時髦,但是這兩樣都關乎每個人的生活質量。去年玩家還在擴張勢力,來不及做點什麼,今年他們已經將大唐每一寸土地探索過了,各地的物産和礦藏全都瞭然於胸,自然就想做點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