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翰林學士比雁來更希望考試趕緊結束、女官趕緊上任。
元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澧蘭沅芷科在尚書省公廨開考。
考題是禮部當著雁來的面出的,然後由她在三份試題中選一個,主考官是一位禮部郎中, 一位吏部郎中,以及一位門下省的給事中。
此刻,考生們在答題, 雁來則是在延英殿翻看考生的名單——說是名單, 但按照科舉慣例,還登記了籍貫、出身、父祖三代、愛好和特長等,除了沒有照片, 比現代的簡歷還詳細。
考生的數量倒是比雁來想的多一些。
雖然比不上有近千人參加進士科, 但跟正常的制科也相差不遠。
當然一般的制科考試都有限制,嚴格的只允許朝廷官員參與,稍微放寬一些也至少得是士人身份, 只有隱淪屠釣科這樣的科目才不做任何限制。
但不管怎麼說, 大唐女性——哪怕只是士族女性——的知識水平不低,這一點還是比較令人欣慰的。
不過, 能在短短二十天內召集到那麼多人來報名, 也是因為玩家在其中出了大力氣。
尤其是兩京之外的考生, 若不是玩家不遺餘力地宣傳考試政策, 贊助車船等交通工具並主動帶著她們趕路, 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趕到長安,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本身女子參加朝廷的考試, 就已經足夠令人矚目,何況玩家還折騰出了這麼大的動靜, 如今大唐上下,就連不識字的普通百姓都在關注這場考試了。
雁來對此很滿意。
有了這一回的熱鬧, 人人都知道朝廷會招考女官,明年就會有更多人提前做好準備、主動報名參考。
而且以後在各地開設學堂、招收男女學生,推動教育普及的工作,想來也會好做很多。
翻完了名單,雁來就將檔案放在一旁,繼續忙自己的事。
考試要連續進行三天,之後還要閱卷、排名,出成績且還早著呢。
這一忙,就到了散衙的時刻。
雁來從延英殿出來,看到有不少玩家在尚書省附近徘徊,才意識到考試還沒有結束。
按照規定,每場考試都會持續一整天,之後考生還可以請燭一支。
不過普通的科舉考試,很多人其實並不會請燭,一些特立獨行的考生甚至會提前交卷走人。
比如那位寫了“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的祖詠,寫完這四句就交卷了——正常是八韻,多的有十二韻。
再比如大唐第一代考達人溫庭筠,據說他寫應試詩根本不用打草稿,一叉手即成一韻,時人號為“溫八叉”。因為他經常幫鄰桌代答,主考官特意將他拎到簾下單獨坐——考官本人就在簾後,但即便如此,他也依舊暗中替八個人完成了答卷。
不過今天這場考的是貼經,沒有一人提前離場,而且所有人都請了燭。
上來發蠟燭的是玩家,一邊發,一邊偷瞄考生的卷子,看到寫滿了的就暗暗點頭,看到還是一片空白的就跟著著急。
但不管怎麼樣,等到蠟燭燃盡,考試最終還是結束了。
玩家立刻上去收卷,看到所有的卷子都寫滿了,頓時鬆了一口氣。
看來她們傳授的考試經驗大家都認真聽了,好耶!
貼經,顧名思義就是填空題,對於這種題目,不管會不會做、有沒有記錯,總之全部寫滿不能留空,萬一蒙對了呢?
收好卷子,回到簾後,眼看主考官這就要開始閱卷,玩家連忙問,“這……不用糊名嗎?”
“糊名?”主考官一愣。
玩家說,“就是把寫了名字的地方遮起來,再找人謄抄一遍,然後再閱卷,這樣就不知道哪張卷子是誰寫的了呀!”
主考官眼中精光閃爍,“大唐並無這般制度。”
玩家一整個大震驚。
大唐的科舉考試居然是不糊名的……啊好像之前李賀考試的時候,論壇是有說過,不過那時候大家過了就算,現在自己親身參與,才意識到有多離譜。
講個笑話,大唐沒有科舉舞弊,因為人家明著找人情、走後門。
只有需要政治傾軋的時候,才會拿這個來說事,比如元和三年的直言極諫科。
見玩家不說話,主考官又勸道,“今日辛苦諸位了,趕快去歇著吧,答卷交予我等便是。”
“不行!”玩家並不知道考官們已經私下接受了不少請託,連前十名的名次都排好了,但還是一把搶過考卷,“科舉是國之大典,豈能隨意輕忽?之前沒想到也就算了,現在想到了,當然要糊名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