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有些人啊,你不隔段時間給他緊緊皮,他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狹小的空間裡, 這一聲整齊的應答顯得很有氣勢。
耳膜被震得嗡嗡作響,讓人有短暫的失聰,但李吉甫確定自己沒有聽錯, 雁來剛才說的是十三層。
這第十三層是給誰用的,不問可知。
李吉甫的心跳陡然加快了一些。
如果說,之前他只是因為雁來這個恢弘巨大的構想而震撼, 那麼此刻, 李吉甫的想象有了更加具象的內容。
李吉甫有自知之明,要是隻挑揀歷朝功勳卓著、有資格名列淩煙閣的文臣武將,他多半是選不上的, 畢竟他並未經歷過危急存亡的時刻, 之前的討劉闢和平李錡,放在二百年的歷史中,什麼都算不上。
但如果每朝都能選若幹人, 那他身為宰相, 絕對可以入選。
那麼問題來了。
像他這種歷仕數朝的老臣,到底該去哪一位帝王所在的樓層呢?
李吉甫之前一直覺得, 身後的名聲都是給後人看的, 不必太過在意, 但現在, 他覺得還是有必要在意一下——站在雁來身後和站在李純身後, 那能是一回事嗎?
雖然還沒有具體的判定標準,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若是在兩朝的官職和成就差距過大, 比如前朝是宰相,本朝直接分司東都去洛陽養老, 那肯定會被安排在前一朝。
意識到這一點,李吉甫頓時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氣也能上六樓了,退什麼休,五十多歲正是闖的年紀,他還年輕,至少能再幹十年!
他給李純當了三四年的宰相,在雁來這邊怎麼也得刷夠這個時長吧?
但光是這樣也不夠保險,李吉甫略一沉吟,就有了決定,朝雁來躬身道,“臣亦曾監修國史,殿下若是不棄,臣願總領此事,搜尋史籍、排列先後,並尋訪先輩子孫,圖形寫真,以供畫師繪像。”
大唐帝王的平均壽命也就四五十歲,臣子卻常有活到七八十的,像他這種情況肯定不會是個例,只需在負責排定名單和位置的時候稍微操作一番,等輪到他的時候,就能直接“循例”了。
如此就算有什麼萬一,他來不及安排後事,也不用太擔心。
雁來不知道李吉甫一瞬間已經想到了那麼長遠的事,聞言笑道,“先生肯受累,我自然是求之不得。”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複雜瑣碎不說,一旦牽涉到名次位置,肯定會吵起來的,確實需要一個足夠有分量的人來壓陣。
當下的朝堂,還真沒有比李吉甫更合適的。
“多謝殿下。”
雁來頭點到一半,忽然微微一頓,意識到李吉甫對她的稱呼也變成了殿下。
這算是一種認可嗎?
別說,還真挺有成就感的,有點像是那種抽卡遊戲裡,卡牌羈絆升級,解鎖了特殊臺詞的感覺。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逛逛淩煙閣就能漲好感度吧。
……
淩煙閣顯然不是一天能建成的,雁來打算等過完年後,將它作為新活動來主推。這樣應該足夠玩家忙上一段時間,不用總惦記著給他們找事情做了。
她正要說話,眼角餘光忽然注意到了一幅不一樣的畫像,就邁步走了過去。
遠遠看著就感覺有旋即,走近了細看才發現,這幅畫無論尺幅還是精細程度,都明顯要比周圍其他畫像更勝一籌。
不用問雁來也猜到這是誰了。
淩煙閣中最特殊的存在、唐代宗的太子、後來的德宗李括,身為大唐皇帝,卻名列功臣榜中。
他能在這裡有一幅畫像,是因為在平定安史之亂的後期擔任了天下兵馬大元帥一職,叛亂平定之後,他身為領導者自然是首功。
對了,他的副元帥是郭子儀。
雁來抬起頭,跟畫像中雄姿英發、風采卓然的青年對視。
不知道當他第二次進入淩煙閣,看到自己這幅畫像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是回想起自己當年的雄心壯志,心生慚愧,還是文過飾非到連自己都被騙了,真以為四海昇平,當之無愧?
或許是她看的時間太久了,李吉甫有些不安地叫了一聲,“殿下……”
雁來回過神來,一轉頭,就見所有人都一臉緊張地盯著自己,不由好笑。
怎麼,以為她會突發奇想,要把這幅畫像也拿出去嗎?
那倒是不至於,跟德宗做皇帝的功績比起來,這個天下兵馬大元帥,他可是雁來的外祖父,也是她李唐血脈的正統性的根源,雁來還是要稍微給予一點尊重的。
她面露傷感之色,“我只是忽然想起從前在回鶻的時候,阿孃總給我講大唐、講長安、講她的阿爺。今天我終於見到祖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