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她要為這天下——開風氣之先。
上次的回鶻可汗, 是雁來自己提的。
那時她與朝堂、與陛下之間的關系都頗為微妙,這樣反而更合適,但現在雁來已經是自己人了, 總不能再去問她想要什麼。
畢竟這事在流程上,最後是要送到她這個攝政王手中批複的。
她就是真的有想法,也不方便說, 只能他們自行揣摩。
好在這一回, 也不像上次月食之後要讓雁來進淩煙閣時那樣,只能靠幾位宰相自己冥思苦想,然後再去試探朝野之間的風向。
如今雁來地位穩固, 這份開疆拓土的功勞又是歷代未有, 封賞乃是理所應當、名正言順。
除了不方便詢問雁來這個當事人,他們盡可以召集其他朝臣,共同商議。
所以這幾日, 政事堂那邊天天都在開會。
其實他們倒也不是一點想法都沒有。
雁來已經封王、攝政, 按照禪位的前置程式,下一步就該加九錫了。
那就給她加嘛!
上回沒加, 是因為她才攝政沒多久, 但現在年也過了, 時間也夠久了, 她連功勞都又掙了更新更大的, 也就不存在不適合的問題。
但這個提議遭到了禮部官員的反對,他們認為, 加九錫是人臣之禮,雁來卻是李唐宗室, 不合適。
也就是這個反對,將討論的重點從“該如何賞功”轉移到了雁來的身份問題。
之前, 雁來接受番邦使節覲見也好,代替皇帝祭拜宗廟、天地也罷,禮部用的都是皇太子的禮節。所以他們認為,雁來根本沒必要回到人臣的位置,直接以皇妹的身份冊封儲君,才算名正言順。
既然如此,那這個九錫就不能加。
但是也有一部分臣子,覺得雁來這個“李唐宗室”的身份本來就是摻水的,所謂的皇太妹更是不倫不類,這麼做非但不能名正言順,反而只會欲蓋彌彰。
還不如坦坦蕩蕩承認就是臣子篡奪皇位,走傳統的禪位流程。
至少在剛剛經過魏晉南北朝那個亂世的大唐人看來,這樣做,在禮法上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爭議。
就連他老李家的天下,不也是從親家手裡搶來的嘛!
這是自從司馬氏背棄了洛水之誓、取代曹魏之後,又經過數百年亂世的驗證,已經徹底被這一時期的人們所接納的觀點——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沒必要遮遮掩掩,反而惹人疑竇。
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不出預料走到了最後一步,找人評理。
於是這個抉擇又被交到了幾位相公手中。
怎麼說呢,雁來的宰相是真的難做啊……但要說讓幾位宰相這會兒辭職,那他們可不會答應。
如果說之前還有點這樣的想法,那麼在雁來決定要重修淩煙閣,挑選歷代賢臣良將陪祀之後,幾人就已經不約而同地下定決心,要成為政事堂裡的釘子戶了。
除非雁來讓他們走,不然他們可以幹到死。
所以這個山芋雖然燙手,但職責所在,四人也是義不容辭。
李夷簡作為李唐宗室,其實是比較支援坦蕩一些的。
雁來那個宗室身份,本來就有不少人不認可,況且他還知道,宗室之中確實有那麼一些人,沒有什麼能力,要求卻不少,與其以後再因為名分問題生出爭議,不如從一開始就徹底分清楚。
他這麼一說,另外兩位也都點頭贊成。
幾人達成統一,又問李吉甫,“安邑公怎麼看?”
李吉甫沉吟良久,才道,“以本心而言,我也贊成諸位的說法,但你們可曾想過,這樣一來,就要重開天地,再不是李唐天下了。”
若是按照李夷簡的意思,那就不該保留大唐這個國號,而是像武則天那樣行事。
但雁來和天兵似乎都對“大唐”這個名號頗為眷戀,要不然,也不必費這麼多功夫。既然想保留國號,那麼李夷簡所說的徹底劃清界限,就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