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這麼說感覺自己好像邪惡反派。
從淩煙閣裡出來, 眾多士子皆有留戀不捨之意。
今日遇上雁來,被她帶著進入淩煙閣,就像是機緣巧合, 進了一趟仙境似的,所見、所聞、所感皆是平生未有之事。
這些士子們一面被激發出了胸中豪情,想著只要今科能夠高中, 以後便是雁來的臣子, 今日這樣的經歷自然不會少了。但另一方面,又不免自慚形穢,生怕自己考不上, 辜負了這一場仙緣。
雁來見這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望著自己, 也有些不忍,想了想,轉頭對張雲敏道, “我記得之前好像是聽說過, 有天兵在上林苑搭建暖房,移栽了許多花木, 四季都有鮮花盛放?”
其實是在論壇上看到有人曬的。
張雲敏先找人問了一下, 才點頭道, “是。”
雁來就說, “你問問有沒有開放的桂花, 若有,就帶她們過去, 一人挑一枝吧,算是討個口彩。”
蟾宮折桂, 在大唐就已經有科舉高中的寓意了。
傳說月亮上有一株仙桂,高達五百丈, 桂樹的果實成熟之後會偶然飄落人間,若是學子有幸撿到,就能科舉高中。杭州天竺寺內的桂花樹,據傳就是僧人撿到月中桂子之後種成,而靈隱寺的桂樹,則是從天竺寺移栽。
因此江南士子,經常在中秋前後去寺中踏月尋桂。
白居易《憶江南》中的“山寺月中尋桂子”一句,記的就是這種風俗。
皮日休更是直接寫道:“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可見在這時人的眼中,科舉高中這種事,就跟撿到月中桂子一樣,是一種捉摸不透的機緣,驚喜之中又倍感意外。
所以張雲敏問到確實有桂花,過去告知此事時,眾人都很驚喜,又主動過來向雁來道謝。
“好好考。”雁來勉力了一句,笑道,“今年的覆試由我親自負責,到時候應該會增加一輪殿試,希望能在含元殿看到你們。”
含元殿是外朝大殿,只有舉辦各種重要的大典時才會開啟,讓考生在含元殿覆試,顯然又是特別的殊榮。
眾人興奮得熱血上湧,皆震聲應諾。
雁來又點了賈島和盧仝的名字,“聽說你們要爭狀元?”
兩人的臉“唰”的一下紅了。
雖然早就猜到天兵那樣宣揚,訊息多半已經傳到她的耳朵裡,但真聽她說出來,還是感覺十分羞恥。
雁來確實是早就在關注這事了,而且她跟玩家一樣看熱鬧不嫌事大,特意把人點出來,也是為了給這熱鬧加碼,這會兒便悠然笑道,“你們都這麼有志氣,我也不可小氣了。這樣吧,誰能考上這一科的狀元,我就替ta在淩煙閣中預留一個位置。”
聽到這話,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須知狀元年年都有,卻並不是每一個都能在官場上有所作為,成為足夠陪祀淩煙閣的一代名臣。
到底是考狀元更難,還是做名臣更難,這個不好說,但是能讓雁來開口預留一個位置,本身就已經是一份難得的殊榮了。
立刻就有人高聲問道,“殿下,我們若是中了也有嗎?”
還是一道女聲。
雁來笑道,“自然都有。”
其他人這會兒也反應過來了。
是啊,誰說狀元就一定是那兩人之一了?
他們確實是名聲在外的才子,詩文都在雜志上登載過,大家看了都很服氣,但科舉的事還真說不定。往前數一數,大才子大詩人而能狀元及第者,不過一個王摩詰而已。
有天兵做靠山的李賀才是第二個。
雖然這其中有大唐科舉風氣不正,狀元往往都取高官名士親眷的緣故,但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應試詩是命題作文,跟有感而發的作品不是一回事,有才華也未必能寫得好。
像是杜甫的應制詩、奉和詩就都非常一般,就算是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已經可稱是應制詩中的妙品,但跟他的代表作相比,也還是少了幾分氣韻。
何況大唐的科舉雖然重詩賦,可是貼經、墨義和策論也都是要考的,去年由雁來主持的制科更是頗為看重策論。
所以他們未必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