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六章:人族·知生祖

虢石父離去,而風允已入典籍宮,在殿前與一位老者相視談笑。

“老聃先生,許久不見。”

“哈哈,風子啊,你我在曾國秋別,卻也是快兩載了。”

秋別……

風允恍惚道:“是啊,我在楚國待了兩年,見證了許多事情,自己對道也有了更多的感慨之處。”

“感慨?”老聃撫須一喜。

“且論道一番,老夫與計然行多地,對道也有感慨之處啊。”

風允點頭,也不覺一路來周之辛勞,與老聃走入殿外一處亭下。

“恍惚中,猶似在曾國之亭下一般。”老聃施禮以請。

風允回禮而坐。

老聃這才坐下。

“論道不若論閒事。”

風允說後,老聃一樂,卻也笑言:“人之一生,順其自然,其道自顯,人閒事即人之道也。”

兩人點頭。

風允先問:“方才聞計然,不知計然之行?”

老聃撫須一笑。

“計然悅山間之事,為其道,自德也,老夫欲順勢之事,得謀生,自善也。”

風允頷首,計然看來是放下了揚粵與宋國之苦惱,此時已經在尋他心中的山水之道了。

或者說,是在延伸老子的道,開闢屬於自己的道。

風允與老子,皆是近聖之人,所創之德道,玄道,皆是新生之言,其主張自然多有空缺,其非一人能定論,能以此成道者,自然更多機遇。

就如同《周禮》一般,周禮之天,其下不知孕育了多少大才,特別是《周禮》方成之時,其畢公、召公,都得禮道之便,延伸自己之禮,成就聖人位。

而之後禮道的先天、半聖大能者,更是數不勝數。

“風子,此番一路,又為何行乎?”老子一問。

風允淡笑輕言:“一路為尋老聃先生來,允在這繁華周都無落腳之居,望能收留一二。”

“哦,哈哈,風子入周,豈會無居。”

這時,內侍上前。

“風子,您的偏殿已收整,就位於老聃先生之旁。”

“虢石父有言,天子德令,您可觀閱這典籍宮中所有典籍。”

內侍招手,五個內侍舉著五卷單薄的銅書,來到面前,觀之,只有書名。

“天子還在秘殿中,為您選了幾本聖人之書,您可擇一而觀閱。”

似多此一舉,卻是在試探風允此行之心。

《周禮》《周易》《大雅》《儀禮》《太公》。

一共五本,皆是俱全的聖人之書。

文王內聖外王,之下,還有周之四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