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他們就按照龍在淵的安排訓練。
雖然沒有再進行實戰比賽練習對抗,可是每個人都感覺收穫極大,對比賽充滿了信心。
他們精神面貌的提升有目共睹,連“酒蒙子”龍利生也羨慕了,厚著臉皮找上門來,想要跟著一起練球:“我可以打替補,傳個球什麼的。實在不行我給你們搬水、盯著記分牌……”
為了說服龍小川,他還賣慘,說自幼家裡窮,左鄰右舍都看不起之類的話:“我現在特別想活出個人樣來……”
龍小川看看對方時刻不離手的酒瓶子笑了:“不好意思,已經報完名了。”
龍利生知道這是託詞,馬上變了臉恨恨地離開,喊著總有一天球隊會需要他,雷寨會需要他。
龍小川見他轉身要走,忽然惡作劇心起:“雷寨當然需要你,現在就很需要,走吧,跟我們一起割稻子去。”
糯稻是雷鳴山的特產之一,是雷寨鄉民的日常主食,也是賴以生存的根本。
梯田上不方便開展機械化收割,村民們普遍採用的是“折稻”的手法,就是手指上套個銅片,名喚摘禾刀。
收割時只割稻穗,一把把地收到田壟,捆紮好背下山去。
每年割稻子需要大量人手,許多在外打工的雷寨人也會放下賺錢的營生跑回來幫忙,所以臨近收穫季節雷寨變得愈發熱鬧起來。
水稻種得密不透風,稻浪裡面藏著大量蚊蟲,收割過程十分辛苦,可是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這是豐收帶來的好心情,發自內心的喜悅。
對於乾東地區的農民來說,吃上新米就像是過年一樣開心,所以吃新節是他們一年中僅次於春節的重要日子。
喻妍這段時間上山下鄉到處奔波,主要工作就是籌備著六月六吃新節的文娛慶典活動。
“村BA”只是吃新節活動的一個專案,但今年的吃新節又因為“村BA”升級為國家級賽事而與眾不同。
因為這勢必會引起全國各地網友的關注,獲得極大的流量加持。
流量就意味著財富,所以早在一個月之前,雷鳴鎮11個行政村就為爭奪主辦場地而吵得不可開交。
上泉是鎮政府駐地,雨村兼具風景和交通之便,東柳人口最多,西柳、花橋、後塢也各有特色。
然而喻妍卻想把主辦場地設在雷寨,甚至不惜和駐村工作隊其他同志鬧個面紅耳赤。
她的初衷是好的,雷寨是貧困村,秉承先富帶動後富的宗旨應該予以扶持,可這又是“村BA”上升為國家級賽事的第一屆比賽,細節上務求完美,怎麼可能會安排在交通不便的雷寨呢?
總不能讓其他十個行政村代表隊都騎摩托、開手扶拖拉機去雷寨吧?
更何況比賽各個村寨還有親友團要前往,林林總總加起來得有兩三萬人,雷寨巴掌大點的地方也裝不下這麼多人啊。
大家爭執了數日,最後還是領導拍板定在雨村。
訊息釋出的那天,石振興可神氣了,不光在大喇叭裡廣播了一天、微信群裡刷屏,他還換上新衣服在村裡溜達了半日,美其名曰“查缺補漏再提升”,要求全村住戶都要打掃衛生整理庭院。
凡是他看不慣的東西,諸如柴垛、雞窩、牛棚、豬圈等,一概拆掉改成綠化美化景觀。
這件事本來會觸發民怨,可因為主辦“村BA”會給村民帶來大量收入,大家反而無比支援拆除工作,就好像誰不拆就要拖累全村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