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訓名單早已醞釀出爐,但遲遲沒有對外發布。
原因很簡單,教練都沒有到位,這集訓又有何意義?
雷鳴鎮的籃球愛好者不少,但老一輩沒有球技能服眾的名宿,從鄉鎮外面請的教練又被鄰縣給截胡了。
喻妍拿到的名單上,教練一欄是空白,而她的名字則清晰無誤地填寫在領隊職務上。
能帶隊參加“村BA”本是一個值得高興的安排,但是她看完名單卻很憤怒。
“我贊成你們挑選精英搞集訓混合組隊,但還是希望保持雷寨籃球隊的完整性。我們球隊有12個運動員名額,還容不下潘磊、孫長興、羅高瞻三個人嗎?”
雷寨籃球隊是她一手扶持的,她比任何人都瞭解潘、孫、羅、於四人對參加“村BA”的渴望。
如今於仗義傷退三個月不能打球,雷寨的龍利生和諸位長輩都不能適應高水平賽事。
就算雷寨主力全上,仍然餘出7個參賽名額,還不夠吸納各村精英嗎?
她就很不理解:“幹嘛一定要搞平衡,給每個村寨都安排一個名額呢?一定要搞平衡,搞平均嗎?”
鄉鎮領導歪頭瞪眼:“有問題嗎?我覺得沒問題,這樣做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精英,從來都只是一個模糊詞彙,沒有量化標準。
而凡是沒有量化標準的東西,往往就摻雜了許多個人喜好和主觀意願,就會因為眾口難調而引發許多爭議。
只有每個村寨都有人參加縣大賽,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而且這樣做還會帶動全鎮所有村寨關注比賽,增強集體榮譽感……
他說選拔出來的這些球員是要去省裡爭名次的,別的鄉鎮選的都是又高又壯的,雷鳴鎮要是選潘磊、羅高瞻這種又胖又矮的奇葩上場,會顯得很不重視這項賽事。
他還很自信地彈了彈名單:“這裡面的球員隨便挑一個來都很厲害,比雷寨的那個大胖子,那個電線杆子,還有那個小矮矬子強多了。”
喻妍好像被他的話氣笑了:“你們選人就光看這個身體條件嗎?”
他看到喻妍神色不善,馬上換上苦口婆心的嘴臉:“我知道你和雷寨關係很好,但請你不要感情用事,”
喻妍搖著頭:“可是你這選人不合理啊!一隊12個人,選來了4箇中鋒5個前鋒?就靠龍小川、龍在淵叔侄倆打後衛?萬一他們中有一個受傷,連個替補都沒有。”
她甩了甩那張輕飄飄的A4紙,直言這樣“笨重”的隊伍還真打不過潘磊、羅高瞻等人組成的雷寨籃球隊。
鄉鎮領導被問住了,拿過名單反覆看看:“這也沒寫他們是中鋒還是前鋒啊,你怎麼知道的?”
“拜託,我是幹嘛的?我在雷鳴鎮駐村兩年了,這裡面的每個人我都認識!”
“哎呀,照這樣說,還真是有點問題。這是辦公室下通知讓各個村推薦的,當時就提了個條件,要求選又高又壯的,誰想到推薦上來的都是同一個位置的。要不我讓他們重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