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想起种師道的風采神情,為國為民的胸懷,只覺心中難過無比,也知道种師道一死,就是預示著大宋王朝覆滅的開端。
种師道病故軍中,滿營皆哀,全軍舉孝,訊息傳到宮中,趙恆也是立即下旨,對种師道的過往功績大加讚揚,更念种師道為國殉難,特加贈少保之銜,諡號忠憲,又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對種家子弟也是好生安慰,並著令由种師中暫時統領種家大軍。
七日之後,金軍依約北還,王倫率領梁山軍團眾將出了大營,遠遠望著金軍開拔,完顏宗望率軍正行,卻是看見王倫,便與完顏宗弼引著百餘騎過來相見。
完顏宗望兄弟二人來到王倫近前,都向王倫抱拳行禮,完顏宗望便道:“王將軍,我們又見面了。”
王倫還禮道:“聽聞兩位王子北返,特來相送。”
完顏宗望看了看王倫,卻是意味深長的一笑,隨即說道:“小王曾經說過,我大軍雖是孤軍深入,但卻孤軍不孤,此次小王也已經用事實證明,而宋國腐朽透頂,早已無可救藥,之前小王與將軍說過的話永遠算數,還望將軍三思。”
王倫也笑道:“我也曾說過,神州大地遼闊無邊,足以讓宋金兩國共居其上,休養生息,你我同為華夏兒女何必自相殘殺,此話也請二王子思量。”
“看來我們還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完顏宗望笑容不改,卻又道:“不過,你的話我會記住的,但願將來真的能有那麼一天,所有的華夏兒女都不再相互仇視,能夠共聚一堂,和睦相處。”
完顏宗望說完,向王倫一拱手,完顏宗弼也向王倫抱拳一笑,竟不似初見之時那般的劍拔弩張,不知是否是完顏宗望教育得當,讓這小子忽然轉了性。
完顏宗望兄弟二人轉身迴歸大隊,率軍繼續北上,王倫眼望十萬金軍滾滾而行,卻在其中看見了兩個本不應屬於金國的人。
其中一個是位五十多歲,身材發福,身穿大宋官衣的中年男子,另一個則身著黃袍,頭戴金冠,卻是一位英氣勃勃二十餘歲的年輕人。
看這二人情形,王倫便已猜出這二人必定就是張邦昌與康王趙構,而在這個時代,王倫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兩位未來的皇帝。
張邦昌就不必說了,歷史上有名的倒黴蛋之一,在大金滅了北宋之後,也許是因為勝利得來的太過容易,戰爭結束的太快,大金國一時之間竟是不知該如何治理如此之大的一個國家,後來為了能夠維持故宋漢地的穩定,便建立了一個帶有過渡性質的偽楚國,並扶植這個張邦昌做了傀儡皇帝。
但張邦昌卻還心念故宋,一心只想還國於大宋,所以他這皇帝做的也是戰戰兢兢,結果沒當幾天皇帝,就去了大楚國號,退卻帝位,恭奉在宋州登基的趙構為皇帝。
而張邦昌本以為自己有功於大宋,必當受到獎賞才是,不想卻反被趙構尋了個理由賜死,可說是冤得不能再冤了。
至於趙構,王倫對他的感覺卻要更加複雜一點,歷史上對於這位南宋的開國皇帝,也是爭論頗多,而且趙構先強後弱,判若兩人的行事作風,更是著實讓人費解。
要論這趙構在登基稱帝之前的表現,真可說是當時大宋皇族子弟之楷模,絕不似他老爹和哥哥那般沒有骨氣,宋金和談之時,金人要求以宋國皇子為人質,大宋諸位皇子無不膽怯畏懼,沒人敢去,趙構卻主動請纓入金軍大營進行和談。
而等趙構進了金營之後,面對金軍主帥完顏宗望也是毫無懼色,於大金軍威更是不為所動,竟然使得完顏宗望誤以為趙構根本不是皇子,而是一位將軍,從而對趙構甚是敬重,禮待有加。
但令人奇怪的是,自從汴梁城破,趙構逃出東京,又以“泥馬”渡江,跑到南京稱帝之後,就彷彿是被換了個人,不但畏金如虎,絲毫不敢抵抗,更是隻知一路南逃,陸路逃不了,就走水路,寧肯在海上漂泊,也不敢回身一戰,甚至還有傳言說趙構被嚇出了毛病,導致終身沒有子嗣。
其實無論歷史上的趙構是胸無大志也好,還是沒有骨氣也罷,王倫也都不覺著怎樣,但最讓王倫生氣的是,這趙構為了自己能夠苟且偷生,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竟然聯合並且指使秦檜、張俊等一眾奸佞讒臣,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飛,這是王倫無論如何也不能原諒的。
王倫望著趙構隨金軍遠去的背影,心中就只有一個念頭,我王倫既然已經穿越到了這個時空,那麼無論你這個趙構將來是否還能像原來的歷史中那樣,當上南宋的開國皇帝,也無論現在的歷史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但由你而引發的那些悲劇,我就絕不會讓它再次重演,更不會給你任何機會去加害岳飛。
金軍已經盡數北返,東京再無戰事,王倫便命梁山軍團各部做好隨時開拔的準備,一旦朝廷下旨各路勤王兵馬解散,就要立即迴轉山東。
如此過了幾日,朝廷的旨意還未下來,岳飛和王慶卻是同時到了東京,與之同來的還有韓世忠和劉錡。
只因江北距離東京路途遙遠,得到金軍入侵的訊息也晚,所以岳飛等人雖是率部日夜兼程,但等趕到東京之時,金軍卻早已撤走了。
而王倫得到岳飛、王慶等人趕到的訊息,便與种師中各率部將繞過汴梁城前去迎接,在城南五十里外接上了先到的王慶。
王倫與种師中前腳剛到,與王慶寒暄了沒幾句,朝廷的御使便也隨後趕到了,傳下趙恆旨意,南路勤王諸軍不可再行,只就地駐紮,領軍諸將也暫時不要入朝覲見,稍後還會有旨意下來。
在北上的四將之中,王慶現今已是一鎮節度使的身份,反而官職最高,王慶便通曉後到的岳飛、韓世忠、劉錡三部就地紮營,四座營盤一字排開,首尾相連,隨後王慶又讓眾將都到他的中軍大帳會齊。
岳飛率領麾下眾將最先到了王慶軍中,王倫與岳飛闊別已久,此時再次相見,自是格外親熱,又見王貴也是越發的成熟穩重,心中更是覺得安慰,岳飛、嶽翔、嶽翻三兄弟也請問了自己母親及姨母安好,得知兩位長輩俱都康健,才是放下心來。
王慶也問了王萌的情況,知道小王萌現在跟著伯母生活,每日都是開心玩耍,一切都好,終覺安心,但等得知王進已經戰死的訊息,卻又不免傷心難過。
王慶本來以為藉著這次馳援東京的機會,能夠與失散多年的兄弟得以重聚,誰曾想兄弟尚未見到,卻已是天人永隔,王慶心中痛徹,只得把小虎拉過來,緊緊抱住,小虎更是痛哭流涕,傷心不已,王倫、岳飛等人都連忙勸慰。
勸了多時,眾人才寧定下來,岳飛便為王倫等人引見自己麾下的將領,岳飛從軍之時,岳家莊中有十餘位好友跟隨岳飛一同出征,這些人王倫大都見過,只不過這時岳家軍中又添了些新人,如高寵、牛皋、嚴成方、何元慶、狄雷、曹寧等人,皆是岳飛此次南征方臘時新收的兄弟。
王倫又哪能不知道這些人,在歷史上哪個不是大名鼎鼎,現在這些人或許還是籍籍無名的普通將領,但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人便肯定都會成為名震天下、獨當一面的當世名將。
而在這許多人中,最讓王倫感興趣的莫過於楊再興了,楊再興是楊家將後人,也是楊志的親弟弟,在歷史上更是赫赫有名,手中一杆楊家槍,勇貫三軍,在後來的對金作戰之中,還曾經率領數百勇士突擊十萬金軍大陣,差點生擒了金軍主將完顏宗弼。
在傳說中,楊再興還曾在陣前斬殺了岳飛之弟嶽翻,而王倫就是怕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在岳飛南征之前,還特意囑咐王貴要看好嶽翔、嶽翻,絕對不能讓這哥倆兒與楊再興交手。
不知是自己的叮囑起了作用,還是這件事本身就只是個傳說,反正現在嶽翔、嶽翻兩個倒是安然無恙。
再有據史書記載,楊再興在後來的征戰中為了追擊金軍,誤入了小商河,致使馬陷淤泥無法脫身,又被金軍包圍,結果楊再興身中萬箭,英勇戰死,每每想到此節,都讓王倫覺得實在太過可惜。
此時王倫看著面前英氣勃發,而且還顯得有些稚氣的楊再興,心中不禁暗想,在這一世一定要想個辦法,不要讓這個悲劇發生才好。
另外王倫也告訴了楊再興,其兄楊志已經從金軍手中奪下了大名府,現在正率軍鎮守河北各郡,以後有機會定會安排他們兄弟見面,楊再興也是大喜,當即謝過王倫,並託王倫幫忙給楊志帶去書信。
眾人敘話,不多時便有王慶的親兵來報,韓世忠、劉錡紮營完畢,已來中軍報道,王慶忙命請進,同時與王倫、岳飛、种師中等人一齊起身出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