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江文化界和報業,四大才子的地位崇高,影響力巨大,特別是金鏞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
《信報》老闆林止信1960年代加入《明報》,先在資料室做資料員,受到金鏞賞識被派往英國學習財經,後任《明報晚報》副總編輯,後來自立門戶建立《信報》,成為香江經濟學的教父級人物。
現《成報》總編輯韓重旋與家江小南都曾經是《明報》的編輯。曾以散文廣受歡迎的張軍默是《明報》的記者。創辦《新夜報》,後《明報》總編輯的王詩瑜曾經是《明報》校對兼送稿生。
胡菊任加入過《明報月刊》,香江有名的評論家董橋、陶傑等都曾在《明報》工作和戰鬥過。
如果再加上團結在金鏞身邊的蔡闌,黃展,倪框,亦書等人,金鏞在香江的文化和出版界,隱然有“幫主”之地位,完全可以對香江的輿論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也是華英雙方都想拉攏他的緣故。
而現在,倪框得到了金鏞的首肯,那還得了,自然是毫無顧忌。
果不其然,就在莫軒和金鏞談話的第二天,倪框便親自出馬,在香江銷量最高,影響力最廣的《明報》上發表了一篇讓香江大眾讀起來感人肺腑的文章。
“近兩年,在香江有一名叫莫軒的小友風頭很勁,年紀雖輕,但卻少年英才,時常佔據媒體頭條。有人說,他的文學功底超金鏞。有人說,他的編劇功底超倪某。有人說,他的作曲能力超黃展。有人說,他的商業才華超李生。”
“倪某記得初次聽聞莫軒小友的大名,還是在兩年前,而短短的兩年時間,那位小友便已經從默默無聞,到今時今日的飛黃騰達,這本事實在是令倪某佩服。”
“倪某在香江二十餘載,平素無其他愛好,唯獨喜歡交朋友,對於莫軒小友的大名也素有耳聞,可惜一直無緣一見,一直心中抱憾。”
“倪某本打算過些時日,親自上門拜訪此等年少英傑,卻突聞小友與犬子交惡,令倪某錯愕不已,不知犬子有何得罪小友之處。昨日倪某親自詢問犬子,才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一切緣由都是由於近日在香江街知巷聞的《英雄本色》引起。犬子自幼在國外長大,心思純淨。前些時日,他在報紙上看見《英雄本色》的電影火爆異常,於是前去電影院一觀。”
“誰知,犬子卻覺得電影不但劇情老套,而且整部電影,充滿了血腥暴力,偏偏院方卻允許青少年前去觀看,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心智成長。而後犬子出於一片赤誠,發現此影片危害甚大,容易引人向惡。”
“因此在具體的瞭解了一番之後,在報紙上發表了對於莫軒小友的警示,希望能令對方早日醒悟,提前下畫影片,以免落得個為了金錢,便昧著良心賺取黑心錢的名聲。誰知犬子的一番好心,卻讓閣下心生怨恨,惡意對犬子進行人身攻擊,對犬子的名譽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倪某人也不是小肚雞腸之人,在下發表這番言論,只是想告誡一番,切莫被金錢遮住雙眼,而喪失了基本的做人良知啊。更不要因為一時的慾念,而毀掉自己的前途,年輕人,醒醒吧。”
去香江街頭,隨便扯一個人問一問,都知道倪框是何人。他的這篇文章一經《明報》發出,便立馬引起了軒然大波,立刻成為了整個香江熱議紛紛的事情。
《明報》既然已經出馬了,那其他的報紙當然不甘落後,和倪框等人交好的香江文化界的各路大拿紛紛上陣,給倪框吶喊助威。
“血腥暴力的電影對人的危害有多大,自不必多說。香江娛樂業發達,青少年也崇拜傑出人物。莫軒身為公眾人物,本應該以身作則,給香江的青少年樹立一個好榜樣,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好的幫助,卻為了金錢,埋沒了自己的良心。為了一己私慾,致青少年的發展於不顧,真是有才無德之輩。”——《成報》
“作為公眾人物,香江出了名的年輕俊傑,莫軒應該有最基本的公德心,和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應該懂得為香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做一個能夠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的人,可莫軒的眼裡,卻只有票房,只有利益,只有金錢。為了金錢,他居然拍攝這種引人向惡的電影,真是香江的恥辱。”——《新報》
“作為一個香江聞名的商業奇才,莫軒應該有的是大胸懷,大格局。可他卻被眼前的利益矇蔽了雙眼,只看見了電影能夠帶給他的那一疊疊鈔票,卻沒有看見那電影背後有多少家庭會因此失和,多少青少年因為他而走上歧途。”——《新夜報》
香江大部分和金鏞,倪框等人交好的報紙都對莫軒進行了口誅筆伐。就連線受了金鏞教誨,迷途知返的《信報》創始人林止信都在信報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在下在香江報業工作十餘年,一年前初見莫軒,還以為是個德才兼備的少年英才,還親自把他列為香江風雲人物,把他與李嘉成先生比肩。最近甚至還親自撰寫文章,把他比作香江夢的代表,對他印象甚好。”
“誰知,此人竟是如此自私自利之人,能夠為了金錢,做埋沒自己良心之人,能夠為了金錢,而沒有一點社會公德心。甚至為了金錢,致好心人的勸告與不顧,甚至還倒打一耙,毀人清白,在下從業十幾年來,還從未見過如此不堪之人,當初真是識人不明。”
一時之間,莫軒瞬間便從香江有名的年輕俊傑,變成了香江各大報紙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被人口誅筆伐。甚至連和倪框不對付的《東方日報》都加入了對莫軒的譴責當中,香江所有知名的報紙中唯一選擇置身事外的便只有《新界日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