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實財神之名,莫軒會德豐一戰,超十億港幣入賬,包船王買單全場!”
“好厲害的財神,會德豐一戰漁翁得利,聯手包船王擊潰南洋鉅富邱德拔,大獲豐收!”
...
入賬十五億,淨賺十億!
雖然莫軒方面,從來沒有披露過任何的訊息,但是從包玉鋼的出資,以及會德豐前期的股價變動,以及原聯合企業股東的出售股份價格.....
經過“周密”的計算,這香江的眾多的“經濟學家”,還是算出了莫財神參與“會德豐之戰”,所獲得的報酬,十億港幣!
十億港幣,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浮誇”的數目。
這莫財神......
雖然,搞不清楚莫財神真正入局“會德豐”是哪一天,但是就算是再久,再久,也不過超過兩個月,兩個月,十個億的報酬,三倍的回報率,這生意,哪裡能夠找到啊。
這,簡直了。
才短短的幾十天,就賺了整整十個億,這讓香江的市民,甚至富豪,如何的不激動!不充滿感嘆!一種“人比人,氣死人”的感受,油然而生!
在二十一世紀,經濟邁上快車道的華夏,也有這麼一個富豪。
短短的一年時間裡,他的個人財富,就從五六百億,激增到了二千五六百億,整整兩千億的增長,這是什麼概念?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淨賺六七億的節奏啊。
那當時,一被報道,整個華夏的國民的心靈都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啊,這人與人之間的鴻溝,怎麼讓人感到絕望呢!
當我還在為了五千,一萬的工資拼盡了全力,你卻已經.......
現在,在這八十年代的香江,莫軒一下子賺了十個億所帶來的衝擊,雖然比不上後世的那位大佬日賺六七億,但是也夠讓人“心神顫動”的。
頓時,整個香江,莫軒不知道又“多了”多少的粉絲啊。
不過,在許多的人羨慕的同時,也有不少“不和諧”的聲音出現——
“哼!真是黑心的奸商!這十個億說的好聽,是包玉鋼付的,那還不是咱們股民的錢啊,真是蛇鼠一窩!”
“就是啊!都是人,為什麼他們動動嘴皮子,就能夠賺這麼多錢!”
“不公平!不公平!咱們辛辛苦苦了一輩子,所賺的錢,還不夠人家幾十天賺的零頭!這不公平!!!”
“是啊!他們這是在股市上套我們的錢!”
...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缺少“憤青”,他們因為命運的不公,生活的不如意,所以對整個社會,都充滿了怨念。
尤其,那些日子過得比他們好的人,他們更是“心懷怨恨”!
這些人,不管是在哪個時代,都是“客觀存在”的,不然在網路發達的移動網際網路上,為什麼會有數之不盡的鍵盤俠呢。
難道,他們真的是一日養成的?
這隻能夠說,以前的媒體,媒介沒有如此的發達,所以他們只是在“小範圍”內抱怨,而沒有登上“聚光燈的舞臺”罷了。
這不,瞧著莫軒,酸水就冒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