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二十章 【職場成功的關鍵】

不是我的人......

而是我老闆莫先生的人......

這話,沒毛病,而且在李福照的心裡面,不得不承認,這話,說的還真的夠有水平的。

袁天帆,的的確確是一個“能人”啊,這“能”不光是體現在他的“專業能力”,更是他懂得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位置。

他,究竟是什麼身份,知進退。

在華夏的2001年,有著一部叫做《康熙王朝》的電視劇,在當時創造了超高收視率,被評為當之無愧的歷史正劇。

由於它的影響力,所以劇中的不少有名有姓的人物,都因此被廣為人知。

而在這其中,有兩個人,背景相似,但是卻收穫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結局,一個是周培公,一個是姚啟聖。

此二人,能力出眾,忠心耿耿,絕對屬於治世之能臣,在康熙一朝中平三藩和收臺灣兩個重大歷史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周培公——

在京師形勢危如累卵,出任撫遠大將軍,斬殺侯如海,整肅軍紀;

以真金白銀為誘餌,迅速擊破察哈爾王;

單刀赴會,和平收服王輔臣,與吳三桂會獵胡南,最後兵部一紙調令,失落回京,最終在盛京將軍任上鬱鬱而終;

姚啟聖,順治一朝,從巡撫高位一步步成為九品司廄官,在周培公的推薦下,出任總督,總領平臺事務,臺灣收服後,歸隱西湖,應該說是逍遙善終。

大家應該看出來了,其實,周培公、姚啟聖都是勞苦功高,甚至都做到了為人臣子,能夠做到的極高位置,位極人臣。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尤其是周培公,單單從簡單的蠟燭沒有芯這麼一件小事情中,他就能聯想到有太監造反,應該是機敏非常。

可這。。。。。。為何落的如此下場?

關鍵在於三個字:知進退!

作為一個漢人,周培公的功勞是在是太大了,所以,在徹底擊敗吳三桂前夕,兵部一紙調令,讓圖海接任撫遠大將軍,當時,周培公也分析出了其中的原因的。

在後世,大的多數的人看來,當時周培公已經被人盯上,甚至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此時,他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急流勇退,但周培公沒有領會到“藏”的深意。朝議之時,康熙拿出稻米,明珠等一干重臣都沒有說對康熙的意思,只有周培公一人說出。

如此一來,周培公更是犯了大忌。

康熙是一代雄主,怎麼能容忍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明珠等人朝堂之上是真的沒有領會康熙的意思嗎?還是故意說錯呢?

別忘了,他們可都是看著康熙皇帝長大的。

反觀姚啟聖——

或許是已經經歷的太多,看清了朝廷是怎麼回事,官場是怎麼回事,或許是已經比較豁達。

所以,在臺島收服之後,能夠知進退,直接向皇帝告老還鄉,真正做到了急流勇退,很好的保護了自己,當然,康熙皇帝也很上步。

畢竟功臣嗎,並且還這麼懂事,賞了西湖邊上一所行宮,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