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種傲慢與偏見的情緒,導致這名角鬥士忽略了剛才金湛出奇靈活的身法以及自己頭盔上傳來的10餘道振盪攻擊。
雖然後面的振盪越來越弱,直至幾乎感受不到。但是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角鬥士,絕對不應該不認真分析自己的對手。
原來,在戰鬥開始的時候,對面角鬥士有一個習慣性的敲擊頭盔來鼓舞士氣的動作,金湛由於感知高度集中,在瞬間捕捉到了金屬頭盔的振動。
雙眼中甚至能看到一幀一幀的盔甲微小位移圖片。方才金湛正是利用角鬥士全力進攻丟失後那一瞬間的身體失控,利用自己特有的無間隔高頻攻擊方式,一連揮出了十幾刀擊打在金屬鋼盔的同一個地方。
他控制著十幾刀以各不相同的力量和幅度擊打在同一個地方,試圖誘導其振盪的幅度和能量放大。卻不料隨著攻速的增加,振盪的幅度和能量逐漸衰減。
這讓金湛馬上意識到了自己攻擊的頻率太高,離頭盔和角鬥士大腦與身體組成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相差較大。
方才半小時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但最後時刻他卻驀然發現令他苦惱不已的厚重金屬頭盔反而成為了一個他翻盤的關鍵點。
金屬頭盔與角鬥士的大腦和身體組成了一個單自由度的機械振動系統,唯一的阻尼便來自於他的頭部和身體。
因此金湛想盡辦法也要測得這個系統的固有頻率,在以這個固有頻率進行攻擊,不斷誘發它的振盪加劇、振幅發散,以及振動能量擴大。
在剛才發動攻擊的同時,金湛的感知已經牢牢記住了這次試驗的結果。同時他將自己的每下打擊的作用力、阻尼力、彈性力、慣性力形成的運動方程在大腦中進行不斷計算修正。
同時根據他那強大的大腦,在一幀一幀畫面中捕捉到的頭盔的瞬時振幅位移,擬合成了振幅位移的時間歷程曲線。
再反過來與運動方程互相修正完善,對於修正後的振幅位移時間歷程曲線進行傅立葉變換,便可以在頻域中清晰地觀察到振動頻率響應特性。
這這樣一個計算過程,不過是兩個人身體交錯的一個回合時間即可完成。
角鬥士方才一擊不成導致怒氣值繼續上升,他再次習慣性的拍了拍頭上的頭盔,諷刺的望向金湛,意思是你接著來打我頭啊。
他再次邁開腳步向著金湛發起更為凌厲的攻擊,這次他將劈砍改為了攻擊範圍更大的橫掄,以求務必在這個回合拿下金湛。而金湛之前的無效攻擊更是讓他完全放棄了任何的防禦,將周身所有的破綻盡數呈現給對手也毫不在意。
金湛所求的便是對方這種勢大力沉、不留後路的攻擊方式。這樣自己一旦躲開便有了靈活操作的空間,狹小空間內要是對方穩紮穩打步步逼近的話,他確實無法一一閃避,但對於這種破釜沉舟的攻擊,金湛依然還是十分有把握的。
面對撲面的勁風,金湛雖然看起來身體呆呆不動,但是他的無數道指令早已經下達。而身體也終於開始緩慢的響應,並不斷加速向下俯身閃躲。
原本在對面角鬥士看來,他這個俯身閃躲的速率實在太慢,自己的劍氣足夠將他的頭顱切下。卻不料他這個身法實在怪異的很,一開始動作遲緩無比,可後面卻速度越來越快。完全不合乎正常人的行動規律,依然硬是避開了自己的橫掄攻擊。
金湛不顧自己腦袋上方狂亂的劍氣,俯身躲過攻擊之後竟然又幾乎瞬間便摺疊起身,反身向前靠近了已經失去身位的角鬥士。
再次用短刀在金屬頭盔的同一位置,用不同力量和頻率完成了一系列打擊。這次的攻擊資料當然再次被金湛用於完善振動模態運動方程。
種種結果表明頭盔振動系統的固有頻率是處於人耳難以聽到的低頻頻段。
角鬥士兩下重擊的丟失,讓他強悍的身體也多少感受到了一點輕微拉傷的感覺,畢竟全部的動能都需要自己的肌肉和結締組織來吸收。可對面那神奇的閃躲方式連續兩次對他志在必得的攻擊進行了閃避,這在他看來並不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