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這樣一問,便是機智如這位大悲寺的老僧,也無法回答了。
是啊,我在等什麼?
我到底在等什麼?
我能等什麼?
我沒法再問,再問問完之後沒有人加價。那麼,這座第一大的寺院不是落在了一號桌上嗎?
可是他沒有錢吶。
確切的說,他沒有那麼多錢,他拿不出來一千萬兩黃金。
大悲寺的老僧心裡很清楚,這次十位參與競價的各寺院僧人,每人大悲寺只給準備了五百萬兩的黃金。
這個數量已經相當不少了。
他們是準備十個待售的寺院都對唐僧進行抬價。
不管唐僧最後買哪一個,或者買哪幾個,都把價格抬到最高。
而大悲寺的心理價位便是最高的那座寺院,能夠賣出五百萬兩黃金就是大獲全勝。
可是唐僧第一輪叫價,直接把體底價提升到了五百萬兩。
這個價位接下來怎麼叫?
叫還是不叫?
唐僧的財大氣粗,所有人都看到了。
而且確切地知道唐僧的身家至少達到五千萬兩黃金。
這還不算他擁有的海量的靈石。
一個如此富有的普濟寺住持,喊出五百萬的價格之後,他怎麼可能不加呢?
於是,便有了第一輪的六萬加價。
但是唐僧毫不猶豫的直接加到了八百萬兩黃金。
足以證明他對第一大的寺院志在必得,於是便有了再一次加價。
而一號桌的僧人自作主張,將八百萬直接加到一千萬。
這是大悲寺老僧所沒有想到的。
但是,一旦唐僧繼續加價,那麼這位一號桌的僧人便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事與願違,唐僧沒有加價。
那麼,他便是天大的罪人。
大悲寺老僧心裡很清楚。
如果一槌定音,把一號寺院落到一號桌僧人的身上,一號桌便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買下,一種是放棄。
他只有五百萬兩黃金,他的錢肯定是不夠的,但是他可以借。其餘九位競買人各自都有五百萬兩黃金,誰都能夠借給他。
可是,接下來的競賣怎麼辦?
誰也沒有預料到,第一個寺院便出現了這麼大的虧空。
而接下來其餘九座寺院的售賣,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出現變數。
可是,如果不買,直接放棄第一寺院的競拍。
那麼,接下來該怎麼處置了?
大悲寺的老僧不會了。
這種砍完價不買的情形並沒有在他們的計劃之內。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恰恰出現了,而很明顯,唐僧卻是在看,要他們的一個交代。
大悲寺的老僧在唐僧的逼問下,依然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