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章 魏延之死

“還要勞煩季常,今日分逍遙津與襄樊之戰兩卷,交與文長閱覽。”

馬良表示小事,魏延表示必將關將軍教導謹記於心。

張飛惹不起二哥,但是對於現在的魏延魏主簿還是能調戲一下的:

“文長,要不要也喊三聲試試?”

魏延搖頭,甚至感覺脖子上似乎有一道若有若無的涼氣。

【魏延之死其實拆開來看其實就是丞相之死引發的一場政治動亂。

就如周瑜死後江東豪族人心思動一樣。

三國志關於這部分的記載,每一處細節都在透露著問題。

首先是臨終會議,交代了讓魏延斷後,但是會議列席的人只有楊儀、費禕、姜維等。

給魏延這個徵西大將軍兼丞相軍師佈置工作,但卻不讓這個地位極高的人列席,既不合理也不合適。

而且魏延傳記載的楊儀悄悄領大軍撤退,把魏延孤零零扔那兒導致魏延大怒,顯得既荒唐又可笑。

其次是褒斜道好像突然成高速公路了。

魏延傳這段記載其實相當魔幻:

楊儀先跑路,然後魏延大怒,追上並且燒了棧道。

楊儀緊隨其後,魏延燒一段棧道他就修一段,緊緊跟隨。

過了棧道之後楊儀寫了檄文控訴魏延謀反,信使從魏延大軍中擠了過去,跑到成都送到了劉禪手裡。

這其中問題就太多了,首先魏延既然被命斷後,那肯定就是後軍。

後軍越過前軍去爭褒斜道,難道以為武功水對面的司馬懿是死的?

而且褒斜道的棧道此前被趙雲燒過一次了,當時趙雲一把火逼得曹真退兵。

和楊儀這邊走邊修棧道的本事比起來,曹真就變的彷彿在打假賽。

而最終,在棧道被燒,魏延大軍在前的情況下,楊儀的檄文能遞到成都就很離譜了。

所以魏延傳的這個死因,很大機率並不靠譜。

關於魏延之死,《魏略》裡提供了另外一個說法:

丞相病逝前召魏延等人交代後事,魏延依軍令行事,秘不發喪悄悄退軍,直至褒口才發喪。

楊儀見魏延掌權怕被魏延清算,於是誣陷魏延要降曹發動兵變。

魏延不戰軍走,被楊儀軍追而殺之。

相較來說魏略其中楊儀誣告魏延降曹的說法,與魏延傳記結尾的“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還能對照得上。

基本可以認為楊儀確實有誣言魏延降魏。

至於其他方面,魏略的真實性並不能保證,三國志的自相矛盾也說不通。

因此只能推斷是丞相逝世之後,位高的丞相司馬魏延和權重的丞相長史楊儀,兩人矛盾再也無法緩和,並很可能因為撤軍時的具體權力節制問題,爆發了出來。

最終結局是魏延身死被夷三族,楊儀也被驅離季漢權力中心,最終憂憤自殺。

如今我們千年後已經很難深究其中真相,陳壽在三國志中做了比較合適的蓋棺論斷:

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