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此物乃是出自諸葛武侯,趙德昭滿臉的理所應當,便也不再追問。
這下子反倒是趙普滿臉的欲言又止了,引得趙德昭很是好奇:
“趙相公如此顏色……可是這得這石砲之法,頗為離奇?”
實際上趙德昭也就隨口一說,但沒想到趙普竟滿臉悵然的點了點頭。
但爾後不管趙德昭如何詢問,趙普反倒是不肯再多說一字了。
事實上這石砲之法本就是光幕近結束時閒聊說到的,當時趙普考慮到接下來也要攻堅城,故而好奇詢問過諸葛武侯克復長安用了多久,然後就被“僅半日”的回答給驚到了。
隨後諸葛武侯便簡單明瞭的說了這石砲的構造,對梢長的比例說的更是清楚明白,故而趙普能在此對趙德昭侃侃而談。
唯一比較心塞的是那唯恐天下不亂的桓侯:
“此物後世名回回砲,蒙古用其破襄陽,從而滅宋除其國名。”
“如今汝這呆宋知曉其法,也算完璧歸趙。”
見鬼的完璧歸趙!見鬼的呆宋!
趙普當時因新得一利器產生的欣喜心情頓時全無,轉而變成了一種近似於吃了蒼蠅還要誇味美的感受。
但這些又不可能與面前的趙德昭明說,於是最終只能擺擺手,懷揣著滿腹不能明說的牢騷,悵然離開。
眼見如此,趙德昭也只能暫時將心下疑惑放下,轉頭開始琢磨這石砲的詳細製法。
但終歸掌工部還是倉促上陣,故而對這石砲的見解便成了一句簡單的吩咐:
“速去請喻皓大匠過來。”
少頃,一個面色滄桑打扮的宛如老農一般的人推門進來:
“殿下找俺?”
趙德昭笑著起身,先是邀請喻皓坐下再給老農遞上茶水,方才隨口問道:
“宣德門外絞縛山棚可還順利?”
宣德門乃是皇宮的正門所在,這問的便是自五代起的習俗,從元正開始到十五上元節官府便會在此搭建木山為奇術異能之士作表演場地,等到十五時又會再將木架改一下在其上置燈變鰲山燈歡慶上元節。
這件事便屬於工部的老本行當,而大匠喻皓便是其中翹楚,趙普也是因此才注意到這位其貌不揚的大將。
“勞煩殿下掛念。”
喻皓一路走的焦急故而喘了點,坐下後便迫不及待捧起面前的茶水一飲而盡,這讓趙德昭剛想說這杯茶水被趙相公用手蘸過的話便頓時說不出口。
滿足的嘆息一聲,喻皓說起來這便有點眉飛色舞之感:
“好教殿下知道,俺來之前也就看到那吞劍的吐五色水的起了爭執,百禽戲的在一旁勸和,反倒是那些燒煉藥方的巴不得真起了衝突,如此才好賣他們那些丹藥。”
這番話便說的趙德昭很是羨慕,宣德門外盛景他也是熟悉的,但怎麼竟從未見過如此好玩之事?
不過這個念頭也是一觸即收,略略聊了一番之後,趙德昭便也將話題倒回到正路上,說起了石砲之事。
“聽起來此物與那發石車類似,原理相近而不反覆,緣何千年間竟無人作此之改?”
喻皓興嘆:
“若有此物,官家此前之北伐何至於無功而返?”
趙德昭聞言一怔:
“趙相公說此物乃是諸葛武侯所制,哪有千年間無人作一說?”
喻皓同樣怔住:
“此物威力至此,若真乃三國所出,諸葛武侯何以不將其用於北伐,唐朝緣何只字未提?”
於是這下輪到趙德昭發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