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
啟萬里口中發出一聲悶哼,他的手在距離大樹樹幹不到十厘米的距離猛然發力,全身上下幾乎沒有移動,只有拳頭貼到了樹上。
一聲爆響,大樹劇烈晃動起來,只見臉盆粗細的樹幹上,瞬間被打出了一個貫穿的大洞,木屑飛濺。
“這是內力外放嗎?”白其雨站在小草屋旁,好奇地問道。
“不,這招叫做寸拳,我並沒有使用內力外放。”啟萬里收回拳頭,說道:“這是貼身短打技,即使沒到三階的武師也可以使用。”
在小草屋前,擺放了一張小桌,上面堆放著十幾本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圖文。
每一本小本子的封面上,都寫著這本書的書名。
《柔術》、《擒拿手》、《詠春》、《無影腳》……
這些,就是這段時間以來啟萬里將武師這一修煉途徑的神力改進之後寫出來的“秘籍”。
其中數量最多的,當然還是武師途徑的內容。啟萬里曾經身為多屆警隊比武大賽冠軍,對當時流傳的主流武術套路幾乎無所不知,現在將這些拳法、腿法等等與武師的神力運用方式結合起來,很輕鬆就寫出了十幾本秘籍。
但這些,大多是外家功夫,也是最簡單的一部分。
而對於晉入三階超凡境界的武師來說,他們已經擁有了“內力”,可以做到內力外放,所以他還需要寫一些內家功夫的秘籍出來。
啟萬里之前當然也學過內家拳,但在他那個時代,“內力”這種東西已經基本成了玄學,到底是真的有內力、還是發力技巧的問題,根本講不明白,所以寫這種“秘籍”,就得靠想像力了。
打完一套詠春拳後,他坐回小桌邊,開始奮筆疾書。
白其雨好奇地湊了上來,只見這本新作的封面上,寫著三個大字。
《太極拳》!
“這又是什麼拳法?”她問道。
啟萬里頭也不抬,說道:“這套拳法,只有三階以上武師可以使用,嗯……三階以上的天空行者應該也可以,主要講究一個以慢打快、以柔克剛。”
“以慢打快、以柔克剛?這怎麼辦得到?”白其雨想了半天,卻怎麼也想像不出啟萬里描述的場景。
啟萬里一邊飛快地寫字,一邊說道:“水沒有形狀、毫不堅固,但是再鋒利堅硬的東西也無法對它造成傷害,而洪水海嘯時,水又可以摧毀一切。等我寫完這本,咱們來試一試。”
大約半個小時後,他完成了初稿,開始試拳。
太極拳他當然也學過,只不過學的是公園裡老爺爺打的那種太極拳。真正實戰中可以用的太極,啟萬里只聽過沒見過,但他知道原理。
人體的運動時,重心移動越快,維持平衡越難,所以太極拳法講究神形意氣相合,講究用意不用力,講究“鬆柔圓緩勻”。
與對手過招時,抓住對手出招時重心移動而帶來的平衡變化的有利時機,後發制人。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啟萬里習過百家武術,當然有觸類旁通的本事,但是究竟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還得試了再說。
白其雨見他慢悠悠地擺出了一個古怪的起手勢,笑道:“那我來嘍。”
話音剛落,啟萬里身前的地面上,轟然飛出一個手臂大小的土刺,以極快的速度向他面門刺去。
他體內神力早已經蓄勢待發,當土刺接近身前一米左右時,一股力量隨著他手臂擺動蕩了出來,同時,他微微側身,這股力量掃在了土刺上。
土刺去勢不減,卻在這股力量的作用下微微偏移了方向,擦著啟萬里的耳朵飛了過去。
“不行。”
沒等白其雨說話,啟萬里就自己說道:“我大概知道怎麼用這太極拳跟人對戰,但是對付你這種相當於暗器的手法還不熟練,我再琢磨琢磨。”
接下來,他努力地回想著曾經看過的那些小說、電影、電視劇裡關於太極拳的表現形式,並且一試試不斷地試驗,終於在幾個小時後,初步掌握了用法。
“刷刷刷!”
三枚土刺從不同的方向刺向啟萬里,卻見他原地不動、身體慢旋,兩隻手臂在空中劃了個大圈,空氣中頓時蕩起一股柔和的力量,瞬間干擾了進勢極猛的土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