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事發之地是靠近太武的邊境地區,但發生在八里屯的事情還是在短短几天后傳到了長安城中,而聽聞此事後,整個大明宮中更是變了味,似乎連寒冷的空氣中都能嗅到焦灼的氣息,不過好在淮南王宋胤足夠機智,在意識到事情的嚴重之後,立即將所有的罪行都丟到了唐朝一人身上,讓其來揹包。
不過二皇子宋胤這樣的行為也只能起到避諱天下人的作用而已,想要真正瞞過事情的真相,是根本不可能的,不過沒有真憑實據,即便一些聰明人大概能在心裡想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但也沒有人真敢說出口!
不過聽到陳錫康在八里屯遭到三千大軍的伏殺,丟了半條命後才被一身傷的老金帶著逃走後,太學宮中的陳婉清當天就啟程回西陲,而退位以後時常待在長樂宮的先帝宋開陽,在聽說了事發的經過之後,只是一言不發的在長樂宮中坐了一天。
大明宮承天殿中,此時僅有宋恆和太尉路唯兩人,而太尉來的目的,便是報告事發之後太武與東陵的反應。
“東陵沒有什麼動靜發生,還是一如既往,不過西陲的三位大將軍在事發之後皆朝著沐平而去,但是都只攜帶了數百人而已。”
太尉說著,臉色則平靜如常,似乎一點也不為八里屯發生的事擔心,而且給人一種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後果的準備一般,尤其自信。
“二弟把唐朝拉去當替罪羔羊,讓你我不被供出來,是聰明之舉,不過這樣的舉措也只是能矇蔽一些愚笨之人的眼睛而已,伏殺陳錫康一事,不少人心裡都清楚是我下的命令,只是這些聰明人故意裝糊塗罷了,因為他們畏懼我。”
“不過這其中不包括西陲和東陵的諸人,太尉還是小心一些為好。我之後會啟程去天興城一趟,宮中的一些事務就暫且交給太尉和丞相了,若一切相安無事最好,若是西陲或是東陵造反,也不要輕舉妄動,聲討一下即可。”
與太尉一樣,宋恆依舊一臉平靜的說著,似乎一點也不為自己做下的事而感到懊悔,似乎已經做好了迎接風雨飄搖的山河社稷一般。
事實上在動手時,宋恆就已經做好了殺死陳錫康所要迎接的後果,也就是開國公以及整個西陲怒火的最壞打算,只是其沒有料到的是,諸葛大明與百里長風竟然因為中了陳錫康的計而缺席八里屯的戰鬥,以至於陳錫康得以逃脫。
而現在陳錫康沒死,也沒有真憑實據能指明是自己下的命令,西陲眾人即便心如明鏡也沒有用,除非西陲公然造反!
聽到身前的漢所要自己與丞相共事,臉色平靜的太尉終於微微皺眉。
不過臉上雖然有不願意,但太尉還是沒有說出來。
丞相李瑞,從來只有一個目的,保天下蒼生平安,護天下萬民遠離戰火硝煙,所以其從來都沒有一個堅定的立場,可即便知道如此,漢帝對其依舊大用特用。
而和這樣的丞相謀事,一心想要為強漢造大的太尉總會覺得受限。
戰火之下,哪有不死人的,可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活,為了讓更多的百姓不至於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丞相李瑞會做出各種各樣令人琢磨不透的計策。
想到那一身大紅袍的丞相所擁有的手段,太尉也有些頭疼起來,其雖然沒有掌握一兵一卒,可卻如同擁有千軍萬馬一般,在大世之中總能手握乾坤,讓人不得不忌憚!
“現在已是寒冬,淮南雖然發生了那樣的事,但淮南王機智果斷,處理得很好,我認為漢帝沒有親自再跑一趟的必要,若是為了做給西陲看的話,就更加沒有必要了。”
思緒從丞相的身上退出來,太尉又淡淡的說到,說到底他只是一個掌握兵權的太尉而已,真要有事發生,還得聽丞相的,可丞相明顯與漢帝有不少不同的持政之道、待民之心,是不會放任自己隨意征戰的。
“太尉,你覺得我二弟為何將發生在八里屯的事情都壓了下來嗎?”
漢帝別有深意的開口,臉上同樣出現意味深長的笑容。
“淮南王是漢帝的親弟弟,也是強漢之臣,於情於理都理應為了強漢利益著想。”
“哈哈哈,太尉,你太不瞭解我二弟了,他之所以出手將事情都蓋下來,是因為陳錫康沒有死,也因為我是他兄長,但絕對不是因為他是強漢的朝臣。”
“在我那二弟的眼裡,我和他是兄弟,陳錫康與他也是兄弟,可是現在我要和陳錫康打架,他選擇誰也不幫,選擇視而不見,不過若是我和陳錫康之中有任何一個出現生命危險的話,他一定不會繼續坐觀壁上的。”
“照漢帝所說,淮南王之所以自動請纓去到淮南那等地方,就是為了避開和西陲的碰撞?”
“沒錯,去到淮南那等偏僻之地,二弟自然不用對付西陲,只需將注意力放在太武身上就可,這樣一來,二弟既不用因為陳錫康而難堪,也不會對我產生愧疚之情,這就是我二弟,從來都按照自己意志行事的二弟,也正因為如此,當初的丞相才會那麼想要擁護二弟上位。”
聽到宋恆的話,太尉沒有再說話。
確實,在先帝未曾立儲時,二皇子宋胤展現出了足夠驚豔的才能,其也確實想要爭奪皇位,不過最終失敗之後,其便將一身鋒芒收斂,去到淮南之後就安安靜靜的做起自己的淮南王來。
“我和二弟是兄弟,但我差點殺了陳錫康,二弟心裡一定是有不滿的,所以我得去找二弟談談心,而且都快過年了,我順便將弟妹接回來過個平安年。”
聽到過個平安年,太尉只是目有所思的告辭離去。
不破不立,破後而立。現在的強漢已經病了,想要繼續強盛下去,就必須打破現在的格局,哪怕是讓天下再次陷入水火之中,他亦是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