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一己之力,而是為了維護身後那些大族豪強的利益。
當然,從始皇帝開始,歷代皇帝也視丞相為威脅。
否則,原來時間線上的那些皇帝國君,也不可能孜孜不倦地裁撤丞相這個“百官之首”了。
孝武皇帝之後,大漢的丞相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但是名義上的丞相倒了,但是實質的丞相卻沒有斷過。
比如說剛剛死去的霍光,比如說對他取而代之的張安世、丙吉……
霍光在時,透過那幅“周公負成王圖”成為了君權的代言人,透過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成為相權的實際佔有者。
一人獨抓兩權,所以其權勢才會比肩天子,甚至超越天子。
而也正因為霍光權勢滔天,所以大漢的朝堂才會相對安生一些。
如今霍光不在了,自然會有新的朝臣站出來,再次制約君權。
……
正月初八,酉時剛過,光祿勳後宅,大司馬大將軍張安世的書房中,有些熱鬧。
在剛剛點起的燈下,有三個人正在高談闊論,時不時還能聽到幾聲爽朗的笑,談興似乎正濃。
這三個人分別是張安世、丙吉和劉德。
今夜,是張安世四十五歲的壽日,請了不少賓客到府中慶賀。
這種朝臣舉行的宴飲在正月的時候很常見,所以並不太刺眼。
宴飲散去之後,劉德和丙吉“恰好”被留了下來,一同品鑑天子賞賜下來的春茶。
不多時,本就泡不濃的春茶就品了幾道,再泡出來的茶水已經同白水無異了。
幾人說話的聲音漸漸小了下來,但這不意味今夜的小聚到了尾聲,恰恰相反,才剛剛開始。
霍光當政的時候,這三人都很謹慎,在朝堂存在感不強,甚至有意減少自己出風頭的機會。
但是這幾個月來,除了劉德沒有獲得太多的露臉機會之外,其餘兩人風頭正盛,已經成了朝堂上的兩根柱石。
一個是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一個是光祿勳、總領尚書事——霍光的兩條腿,他們一人拿了一條。
既然成了朝堂上的柱石,那自然就要承擔起責任,盡心盡力地輔佐天子治理好朝政。
但是輔佐天子治理好,可不是跟在天子身後亦步亦趨。。
而是該進諫的時候進諫,該進言的時候進言,該分憂的時候分憂。
“丙公,劉公,再過幾日就是元宵了,元宵之後這年就算過完了,我等可就要真的忙起來了。”張安世淡然地說道。
“二公是朝堂柱石自然要忙碌,我倒是還可以偷閒幾日。”劉德不禁自嘲道。
宗親未能在倒霍的過程中發揮太多的作用,也就不可能立下大功,劉德這宗正有些不滿實屬正常。
“劉公不可這樣說啊,縣官可是把你叫做叔公的,這份尊榮如今可是少有人能得到。”丙吉笑道。
“正是,建德是最早知道天下要倒霍的,當日在這書房裡,甚至還逼我起誓效忠,我才砍掉了這案上的角啊。”張安世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