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4章 行募兵制擴軍,九月再伐匈奴,定要除根滅種!

張安世一直就奉行中庸之道,所以才會出此言。

這十幾年來,大漢沒有對匈奴大用兵,所以幾個月之前,他才會支援對匈奴用兵。

而今既然已經取得大捷,大漢邊塞至少可得幾十年的安寧,他自然就轉為保守了。

“張公說得在理,霍亂雖然已經平定,但漢軍也傷筋動骨,折損數萬精銳,如今恰好可休養生息。”

丙吉所言和張安世表達的意思相近,言語之中有一種劫後餘生的僥倖。

如果烏孫國沒有取得大捷,匈奴人一定會大漢疲憊,乘機南下,邊塞百姓又要在匈奴人的鐵蹄之下遭受蹂躪了。

“微臣附議張公和丙公之言,當務之急是要從關中和關東調兵充實邊塞,以免有小股的匈奴賊寇冒犯邊塞。”

“另外,南軍折損了八成以上,北軍折損七成有餘,長安城及三輔的禁軍也異常空虛,也要調郡國兵充實。”

說話的魏相一直都是內閣中的異類,在朝堂政事上,常常會與張安世等人有相左的意見。

但是這一次,魏相的意見倒是和張安世等人出奇地一致,都希望大漢能由攻轉守。

“老臣不懂兵事,但大亂之後,人心惶惶,確實也要休養生息。”韋賢說道。

“宗親乃陛下的屏藩,陛下若要充實禁軍,宗親諸侯想必願意進獻錢糧。”劉德也連忙說道。

內閣大學士們七嘴八舌地說著,都是一些“老成持重”的說辭,倒也能體現閣臣奏對的水平。

但是劉賀卻始終沉默不語,他沒想到內閣大學士的心中想的都是一個“守”字。

幾個月之前,霍光要出兵的時候,他們可並沒有像現在這樣“保守”。

這也怪不了他們,一場內亂,讓他們看到了烽火兵災的殘酷,自然想要遠離戰事。

有時候就是如此,把好戰份子變成和平分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見識戰爭的殘酷。

劉賀不是一個好戰分子,但是他深知有一些戰爭是躲不過的。

既然躲不過,那就要挑一個合適的時機開打,把開戰和停戰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諸位愛卿要麼是宿將,要麼是老臣……”

“朕即位不久,既不懂權術,也不會理政,更不知兵……”

劉賀這番話說得非常平淡,但是幾個內閣大學士卻是神情一凜。

天子這就自謙了吧。

認為天子“不懂權術、不會理政、不知兵”的人,已經都被天子弄死了。

他們這些活下來的人,可是一點兒都不敢這樣想的。

“朕也有一些看法,說來與諸位愛卿聽一聽。”

“陛下垂訓!”眾人連忙說道。

“朕以為,匈奴乃大漢心頭之患,敵我交戰百年,也沒有分出勝負……”

“霍亂之後,漢軍受損不假,但是死傷兵卒不多,仍有數萬精銳,糧草也還充盈。”

“漢軍雖然疲憊,但匈奴更加衰微,恐怕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在這個關頭,匈奴人必然不能冒犯大漢邊塞,大漢境內又無其他用兵之處。”

“兩相算下來,大漢的人力和物力都非常充足。”

“我漢軍與其一味退守,不如舉一支精銳之師,長驅直入,趁匈奴人疲弊,畢其功於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