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山林中靈氣倒也充沛,不然也養不出那些兇悍的妖獸來。只是靈氣駁雜,在寧舒的感知天地裡,眼前的景象五彩繽紛,各式各樣的法意靈氣充斥在眼前。
寧舒引導著一股清氣進入自己的眉心,體內的藥力溫養著四肢百骸,一番吐納後,原本乾涸的身體變得充沛起來,隱隱有更上一層樓的趨勢。
眉心中紫紅色的靈氣與身上明黃色靈氣相交卻並不相融,中間有一道清氣將兩者隔開,其中紫紅色靈氣是屬於《中天紫微》的,明黃色屬於《承天效法》,清氣則是寧舒第一次悟道是連線劍時產生的,是自己獨有的法意,只用來聯絡手中的劍。
中年農夫在一旁打著柴,並不去注意打坐的寧舒,回頭看了看打好的柴,滿意的點了點頭,擦了把額頭上的汗水,整理好背起後便離開了,像是在完成自己每天的工作一樣。
時間慢慢的流逝,寧舒坐下時是中午,頭頂雲生雲散,日落月出,星辰漫天,月落日出,朝霞翻湧,風起雨落。
自他眉心突然一陣波動擴散開來,又突然回收,最終消失。
再睜開眼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山中依然下著小雨,空氣溼潤又粘稠。他竟然打坐修煉了一整天,經過死裡逃生,法意靈氣乾涸又充盈後,修為愈發的鞏固了,至此,他真正的在神思境上站穩了腳跟。
寧舒只覺得身上暖洋洋的,伸著胳膊,說不出的舒服,差點便要呻吟而出。
“醒了啊?”
昨日那指點寧舒的中年農夫今天依舊在這裡砍柴,戴著防雨的斗笠。見寧舒伸著懶腰,便笑著開口問道。
寧舒沒想到旁邊有人,尷尬的放下手,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道袍,走上前表達了謝意。農夫擺擺手,自稱是附近村裡的村民,因小時候看了幾卷神魔志怪的雜文,機緣巧合下,從中偶然悟得了修行的法門,也只是剛剛踏入初眠境初期而已,看到寧舒在此,出聲引導一下,算不得幫忙。
寧舒聽聞附近有村莊,心中長舒一口氣,可算是走出來了。
於是又向他問下山的路,中年農夫手向一條羊腸小道指了指:“喏,沿著這條路向下走,就能看到村子了。”
“哎,雨天路滑,多注意腳下。”
......
......
走在路上回味著在山中的這些日子,回味這個詞很貼切,男女共赴巫山雲雨後也經常會事後回味諸般美妙。更不要說寧舒這幾日的經歷,斬殺熊妖也好,生死一線的逃亡也罷,都是他踏上修行之後第一次經歷的,足夠讓一個從凡人蛻變到仙道中人的傻小子回味許久。
寧舒一邊下山一邊胡思亂想著,就這樣沿著先前中年農夫指引的方向不知不覺的便走了出去。
當真是“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寧舒站在江邊,看了看眼前奔湧的江水,又回頭又看了看剛剛走出來的崇山峻嶺,不禁嘆道。
江水對面哪裡是一個村子,分明是一座雄城,隔著寬闊的江面老遠就能看見那如巨龍般的百丈城牆,比之平安城不知大了多少倍,崇墉百雉,雄立一方。
去對面那座雄城就要先渡江。
寧舒沿著江岸尋找渡口,看這江面上船隻頗多,說不定運氣好的話可以搭上一艘船前往對面的城中,這幾日著實勞苦,整日食那山中野果清泉,腹中難免傳來些抗議的聲音。
到了江水近前,聽得水流湧動,拍岸聲嘩嘩的響。四周細雨飄飛,在風中被吹成一道道歪歪的斜線,心中此前堆積的一股陰鬱之氣頓時煙消雲散。
忽地聽到江中傳來呼喊聲:“那是哪家娃娃,怎得一個人站在那兒?”
一艘船隻從上游而來。
寧舒趕緊揮手,招呼船家靠岸停下。
“清州!?”
聽到船老大說對面那座城是清州金陵城後,寧舒不禁驚撥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