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筵往往要持續一上午的時間,無論皇帝還是臣子,都必須端坐,不可放浪形骸。
講學學士則要連續講幾個時辰,更是辛苦勞累。
講的都是四書五經,前朝歷史。
所謂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作為皇帝,要明白這些道理。
總之,這是個苦差事。
皇帝年輕的時候還算勤勉,每個月三次的經筵,還能準時參加,中年過後就懈怠了,總是稱病推辭,及至今日,這經筵竟已停了五六年了。
作為內閣首輔,姜若白是負有責任的。
但他的身份並非皇帝的恩師,而是與皇帝一同長大的玩伴,就沒法拿出老師的身份來勸誡皇帝。
姜若白自己也常常感到憂慮。
朝廷的規矩,總是這樣,開了一個口子,就無限的散漫下去了。
大概,這也是許多臣僚暗地裡更願意支援太子殿下的緣故。
對於太子的勤勉,皇帝還是高興的,問:“既是講學,你為何沒參加?”
“回陛下,如今負責給東宮講學的是許國大人。”
許國是翰林院編撰,四十來歲的年紀,學識淵博,被許多人看好為首輔姜若白的繼任者。
他如今是太子的老師,將來太子登基,他順勢進入內閣輔助,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搜尋
複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