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還沒來得及開罵,王淵卻又跪到地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趙桓心中焦急,說這都什麼時候了,你就別再像個女人一樣了,有啥屁就快點放。
王淵無奈老實交代,城外來勤王的兩支兵馬,一個是小將岳飛,領來了一萬鄉兵,據說戰力不俗。另一個就有些要命了,是三千天賜軍,領兵之人乃是張團結。
張團結還有個身份,乃是東京發運使司衙門總船主的親信,化名張有亮。這三千天賜軍也不是從登州過來的,而是一直隱藏在汴梁左近,此時前來,想必是為了抵禦金軍勤王救駕來的。
一聽說來的是天賜軍,趙桓當即嚇了一跳。天賜軍很可能是來打金軍的,但更有可能是來捉他趙桓的。老爹趙佶就在舟山呢,這天賜軍莫不是又想來捉自己?
趙桓立時便生出想要逃離汴梁的心思來,怎奈城外就是金軍,自己肯定是跑不過金軍鐵騎的。
想到這裡,趙桓惡狠狠瞪向李綱。若不是李木頭從中作梗,此時的自己正在西京享受美好生活呢,又如何會被困在汴梁城中惶惶不可終日。
李綱也不是好惹的,一看皇帝陛下瞪自己,立時就挺著脖子站了出來,想要與皇帝理論一番。
眼見著趙桓和李綱又要打嘴仗,杜充杜公美連忙站了出來,說是有退敵妙計。
李綱的眼睛一亮,連忙將吐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因為杜充說的是退敵,而不是議和。
趙桓也想退敵啊,連忙讓杜充發言,結果杜充說事情機密,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免得洩露訊息,讓金軍有了準備,必將前功盡棄。
此時的趙桓已經黔驢技窮了,立即宣佈退朝,帶著杜充和唐恪、何力、白執中等心腹回了垂拱殿。
誰都不知道杜充對趙桓說了什麼,只知道唐恪、何力、白執中等人離開皇城時憂心忡忡,而杜充卻意氣風發。看來杜充的主意受了到趙桓的讚賞,並且有可能要大力推行,不知會不會給大宋朝帶來一場新的災難。
午夜時分,李邦彥叫開了汴梁外城的陳門,帶著完顏宗翰的新條件回到汴梁城中。次日一早,文武百官沒用通知便來到大慶殿,李邦彥自然也在其中。
李邦彥傳達了金軍完顏宗翰的新條件,金銀糧食可以減半,但卻要求宋朝割讓黃河以北的全部土地,而且還提出宋軍永遠不可過黃河的過分要求。
一下子滿朝譁然,這條件比之前的還苛刻,根本就不可能答應啊。
趙桓氣得直鼓腮幫子,似乎除了心口痛之外,又染上了牙疼的毛病。
屋漏偏逢連夜雨,兵部突然來報,說是金國東路軍的完顏希尹也已經過了黃河,正一路向汴梁而來。
趙桓無力地垂坐在龍椅上,覺得自己這次可能真的要玩兒完了。
“王淵,金銀籌措得怎麼樣了?”趙桓無力地問道。
好半天沒人答話,趙桓立即勃然大怒。都這種時候了,王淵你個小兔崽子居然敢曠工,看我不扣光你的年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