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個小崽子,你看我搶不搶你閨蜜就完事了。”刻晉對著早已溜的沒影子的刻雨,比了一根中指。
……
時光飛速流逝,轉眼間,距離《空洞騎士》立項已過一個月。
這一個月內,遊戲圈內還算平穩。
大事沒怎麼發生。
倒是有斷斷續續,東家長西家短的小瓜小棗,讓玩家們在遊戲之餘還能找點樂子。
而另外一項資料倒是引起了刻晉的關注。
是遊戲監管局那邊釋出的今年第一季度遊戲型別總結。
比起去年反反覆覆的抽卡類遊戲打架,其他小型別陪跑。
今年的遊戲行業倒算是格外熱鬧。
除了抽卡遊戲仍舊佔據整個行業的半壁江山之外。
剩下那一半倒是開始豐富多彩了起來。
其中,格鬥動作類遊戲佔比整個遊戲型別的20%左右。
FPS佔比10%
隨機流遊戲(肉鴿)佔比也達到了將近6%
博弈類(狼人殺)佔4%
剩下的便是一些更加偏門,如恐怖類,放置類,經營模擬類,體育等等一系列。
值得一提的事,劇情類也從十幾年的寒冬中慢慢回暖復甦,從往年釋出的上萬款遊戲中都不佔一款,到今年也引來了0.81%的歷史新高記錄。
看著整個遊戲行業正在一點一點的朝著更豐富的多元化發展,不少遊戲公司也不再侷限於抽卡,而是放眼佈局嘗試更多的小眾分類。
儘管這個扭轉的過程仍舊緩慢,刻晉還是感到十分欣慰的。
遊戲這個行業被賦予的意義,雖然算不上多麼的偉大。
但它作為後起之秀的第九藝術,也在用它獨特的互動方式,帶領新生代們慢慢接觸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玩家們能接觸到的遊戲,應當海納百川,各自精彩,其中當然可以包含抽卡,但絕對不能只有抽卡。
能慢慢朝著豐富的一面發展,已經讓刻晉感到滿意。
而就在他關掉第一季度的報告網頁時,苟徹樺也敲門而入,表明《空洞》的最後一批公司內測已經完畢,隨時可以上架。
此時,系統的提示音也接踵而至。
【檢測到《空洞騎士》即將上架】
【收費模式:內購】
【遊戲開發成本:約3000萬】
【正在為宿主釋出自適應伴生任務!】
【常規任務:請於《空洞騎士》上架首月內,達成百萬次試玩!】
【特殊任務:請於完成常規任務的條件下,首月流水低於1億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