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 back better bill(建設更好的未來法案)是瞌睡喬上任後力推的最大政績工程。簡稱bbb法案。
為了挽救糟糕的米國經濟,打算砸3.5萬億下去,主要用在社會政策以及氣候環保政策方面。
嗯,非常民主黨的策略。
然而,這法案始終不順,從一開始的3.5萬億縮水到今天的1.75萬億,投資的幅度和範圍也在急劇縮水。
但就是這樣,還是可能面臨夭折的危險。
原因也比較奇葩……
黨內出叛徒了!
2020大選後,共和黨拿了50個參議院席位,民主黨48個,另外兩個被獨立於兩黨之外但傾向於民主黨的候選人獲得。
總體看,兩黨在參議院算是平分秋色。
共和黨這邊自然是對bbb法案嚴防死守。
按照阿登和民主黨原本的思路,48+2穩了。
然後去共和黨陣營挖個一兩票過來,法案就能過。
這種操作其實挺多見。
比如阿川提名的兩個大法官時就有民主黨參議員投票同意。
嘴巴上說是為了捍衛合眾國司法尊嚴啥的,但實際上雙方桌子底下談的是什麼價碼,彼此心知肚明就好。
可在黨同伐異的大環境下,跨黨派挖票依然艱難。
最經典的是08年金融海嘯,共和黨的財政部長保爾森不惜眾目睽睽之下給瘋狂南希單膝下跪,為的就是求她在眾議院網開一面,同意救助計劃,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黨性最重要嘛。
再說共和黨這邊,失去了總統和眾議院後,參議院的勢均力敵是唯一底牌,自然要重視。
參議院一二號人物米琪和約翰·圖恩雖然和川總不對付,但雙方在這種問題上還是很有默契的聯手。
川總在外面到處深入揭批老逼登賣國浪費納稅人錢財,黨鞭圖恩澤約束黨內,嚴禁叛黨行為出現,米琪則在參議院議程設定上發力,透過合法手段來拖延乃至否決掉法案。
加上之前利茲·切尼的出局,共和黨這邊就是有人想當叛徒,也得掂量掂量成本再說。
至少共和黨目前還算團結。
民主黨日子就不好過了,他們沒想到,這回給bbb法案惹麻煩的反而是自己人。
&nachin,話說這名字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多打個e變成machine。
&nachin在英文中有猴子的意思,梅欽也確實挺猴,一個人折騰的拜登和民主黨苦不堪言。
本來作為1/100的國會議員,他雖然尊貴但和一票黨內大佬相比,不算什麼。
但眼下在參議院裡,卻比誰都吃香。
幾乎是以一己之力硬生生卡死了bbb法案的程序。
按照米國正常流程,代表行政的總統提出法案這個過程中已經涉及到了巨大的兩黨和黨內的博弈,法案通常不會過於偏激,以保證各方,尤其是黨內各大派系的利益。
之後兩院透過,那就算可以正式實施了。
眾議員在南希的控制下,屬於民主黨自留地,參議院……咳咳……上面也說了。
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