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冬天並不十分寒冷,但是晝夜溫差大,夜間氣溫會降到零下,中午時分溫度會回升到20攝氏度以上,因此積雪消融得十分快。
節日一樣熱鬧了幾天之後,各項建築工程又緊鑼密鼓的展開了。
華人勞工發現一件奇妙的事情,相互間的關係似乎變得融洽了,口角和紛爭也急劇減少,因為大家都是洪門兄弟,應該互幫互助。
即便有什麼矛盾,經過幫會頭目調解很快就釋然,不會真正的記恨上對方。
這一切,也是李福壽希望看到的。
十幾天後
溫暖的羊圈棚舍內,一眼看過去都是剛出生不久的羊羔幼崽,一團一團的煞是可愛。
紅河谷牧場改變了原先的粗放式畜牧,增加人手用於懷孕母羊和母牛的照料,令畜群數目增長極快。
現在牧場每天都有數百隻羊羔、十幾頭牛犢出生,斷奶之前都集中在孵育棚中精心飼餵,這讓羊羔和出犢的成活率達到高峰。
李福壽正在孵育棚中視察,聽取相關負責人蔡廣發的彙報;
“場主,按照目前的勢頭髮展下去,到今年年底,我們的綿羊畜群規模將擴大到32~35萬隻左右。
牛群規模將擴大到3千5百餘頭,如此規模的畜群已經大大超過了市場承受能力,到時候屠宰的牛肉可能賣不出去,牛皮無人問津。
相對而言,羊群的問題更大一些。
布里斯班的人口很少,而且牧場出產的肉食毛皮,也不可能銷往鄰近的新南威爾士州。
鄰近州也受困於農牧產品過多,我們如果再加上昂貴的運費,實際上不如殺了肥田來的划算些。”
蔡廣發是一名老資格的淘金者,來到澳洲近10年,能夠嫻熟的運用英語和白人交流,在白人牧場幹過很長一段時間工作,因此對牧場情況相對了解。
澳大利亞各地都盛產農牧產品,牛羊馬以及禽類產品全都不缺,再加上幅員遼闊、地域廣袤的原因,基本上都是本地產本地銷,因為昂貴的運費就足以讓人絕望。
這個年代運貨的主力就是四輪馬車,想要把畜群銷售到其他自治州,唯一的辦法就是趕著畜群經歷漫長遷徙,時間長達兩個月甚至更久。
等到畜群抵達目的地,必然掉膘嚴重,瘦骨嶙峋毛色黯淡,自然也就賣不上什麼好價錢。
講真,不如殺了丟在地裡麵肥田。
有限的人口規模製約了市場大小,銷售市場就那麼大,若是肆意發展畜群,必然會引起周圍牧場主的群體圍攻。
按照一隻母羊每年繁殖2~3只羊羔計算,減去正常的死亡率,若放開來繁殖,羊群規模一年就要翻上近二倍。
所以,牧場一般都會大規模屠宰公羊和公羊羔,供應肉羊市場。
公羊沒有繼續發育的價值,公羊羔同樣如此,反而會因為爭奪母羊交配權,擾亂整個羊群。
昆士蘭州的牧場主不知道精心飼餵的好處嗎?
答案是否定的。
正是透過粗放式的放養,由大自然淘汰過半的孱弱羊羔,遴選剩下最強壯的羊羔才能存活,並且限制整個羊群的數量。
李福壽抱起一隻可愛的羊羔,輕輕撫摸白色的絨毛說道;“你儘管全力擴大畜群規模,其他的我自有對策,對了,如今的肉豬存量有多少?”
“回稟場主,總數600多頭繁殖期母豬,一多半已經帶了崽了,我們近期透過其他牧場又購買了約千餘頭小母豬,5月份以後就可以帶崽了,這樣計算的話到年底可以發展近萬頭規模,母豬一胎生七、八個到十來個小豬,數量增長更快。”
“嗯,重點是擴大豬群規模,不可怠慢。”
“明白了,卑職一定盡力。”
在氣味逼人的孵育棚中盤恆良久,李福壽瞭解方方面面的情況之後,做出了明確訓示;
繼續大力發展畜群,越多越好。
分二步擴招150名人手,以應對越來越龐大的畜群和更多繁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