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3章回兵營

幾天後休假結束,俞鴻雲與160多名結束休假的官兵乘坐快速小火輪,從雅爾塔抵達敖德薩港口,遠遠的便看到三艘黑乎乎的遠洋潛艇停在港口裡。

據同行知情的軍官介紹;

這是皇家海軍開發的新型遠洋潛艇,排水量3800餘噸,具有7000公里以上的續航能力,從索馬利亞州到克里米亞跑個來回, 不需要再加註燃油。

該潛艇具有很強的運輸能力,能夠運輸960噸物資,悄無聲息的透過斯普魯恩斯海峽。

不知道此次抵達克裡米亞,執行的是什麼秘密運輸任務。

若鄭小五在這裡,他肯定要想方設法打聽下,那就是個好奇心特重的傢伙,一頓大酒喝下來,師裡團里長官的奇聞豔史有沒有他不知道的,俗稱“事兒媽”。

這樣的人長官能喜歡嗎?

那貨幹到副營長也就到頭了,繼續待在軍中純屬浪費時間。

要不是他的破嘴比褲腰帶還松,現在早就是正牌主力作戰營的營長了,說不定中校副團長都有希望。

結果都壞在這張嘴上了,本來就好喝兩杯,喝大了就管不住嘴……

俞鴻雲沒有多事兒,耳邊聽著軍官們的議論,目光看著停泊在港口的三艘造型碩長的遠洋潛艇,這屬於穿浪型尖削艇艏,能夠輕易分開海浪得到高航速。

艇體前段架著一門76毫米加榴炮,這是潛艇打擊貨輪的重要武器,一般在發現敵方單獨貨輪的時候,潛艇便浮出海面,操縱火炮予以擊沉或俘獲。

由於裝填魚雷非常麻煩,所以潛艇作戰時,只有在遇到敵艦, 大型貨輪或者敵方護航船隊的時候,才會實施魚雷打擊。

小火輪靠岸之後

俞鴻雲跟隨著人流上岸,在檢查過軍官證之後獲准離開,部隊就在敖德薩周邊駐紮的軍官們或是步行或是乘車離開。

他得乘坐前往基輔的火車,經過兩個半小時的行駛之後,抵達一個叫做克里維奧澤羅的小鎮下車,那裡是加里曼丹4師駐地。

這條鐵路非常繁忙,承擔著第二集團軍和所屬白俄部隊上百萬人的日常運輸任務,從物質到彈藥,從糧食配到休假官兵,主要都依靠這條鐵路大動脈。

等了一個多小時時間

俞鴻雲在敖德薩火車站坐上了早班火車,一路叮叮噹噹的向著北方駛去,最終目的地是前方的一個區間小站。

坐在火車上向窗外看去,大片已經收割完的麥田中,當地的烏克蘭農民正在趕著牛翻耕,這是一項非常辛苦的活計,可以看到有很多婦孺在幹,很少見到年輕力壯的男人。

在東線戰場上

沙俄犧牲了太多的中青年勞動力,烏克蘭就是徵兵的重災區,很多50多歲的農民都被強徵入伍, 這是因為白俄軍隊中欺上瞞下的積弊深重。

很多軍隊遭受重大損失之後,由於害怕長官問責, 便強拉當地老百姓充數。

俞鴻雲抵達這裡有一年多了,曾經親眼見到如狼似虎的白俄軍隊抓丁,他所經過的村莊中,男人要麼老的白髮蒼蒼,要麼就是還沒有步槍高的稚嫩少年。

在沿海城鎮工廠還算好一些,經常能看到大量的男性工人和市民往來其間,到了鄉間情況就差多了,基本上和他看到的差不多。

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

那些衣衫襤褸的烏克蘭老人,面上是飽經風霜的悽苦之色,一個個都餓得皮包骨頭,長得肥胖強壯的大都是地主豪紳或者打手。

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戰爭給平民百姓帶來的都是深重災難,沒有例外。

第2集團軍作為外來軍隊,對此也無能為力,為了維護佔領區的安定平穩局面,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在聖上劃定的大克里米亞地區(即從摩爾多瓦中部引出的邊界線,含敖德薩,克里米亞半島等沿海地區,共計約13萬平方公里),該地區的烏克蘭地主階層被大量遷出,置換到基輔周邊地區。

騰出來的地兒,要建立白俄軍屯和華裔集體農場,給戰爭中立功的官兵們分封土地。

現在,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正在進行中。

要說到基礎建設,西烏克蘭地區雖然地處歐洲,但是基礎設施水平簡直低的讓人髮指,唯一一條鐵路從敖德薩至基輔,並且一直延伸到白俄羅斯的明斯克。

當然了,現在已經中斷了。

那裡屬於德國人佔領區,正在與第2集團軍遙相對峙,白俄附庸軍的前沿陣地,距離德軍只有十幾公里遠。

白俄羅斯被一分為二,靠近西側的被德國人佔領,靠近東側的屬於沙俄工人新政府,向南進入烏克蘭地區之後,就是第2集團軍佔領區,三方勢力涇渭分明。

沙俄新政府現在也無力挑戰第2集團軍的佔領,而第2集團軍秉承著協約國的意志,也不承認沙俄新政府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