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85章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唐順的效率非常高,能夠同時管理十幾個女朋友的東大高材生,楊平相信他的時間管理水平一定是一流的。

這不,實驗室的建設計劃已經擺在楊平的桌子上。

厚厚的一份計劃書,裡面的內容十分規範詳細,從實驗室的裝修、裝置的配置、人員的架構、資金的預算和安全規則的建立等等,沒有漏過一條,這個傢伙是個搞科研的全才。如果這些事情要讓楊平親自來做的話,會耗去大量時間。

出主意,用人才,幹大事的人要善於做這兩件事。

搞科研也是一樣,所謂出主意,就是自己能夠想出好的研究課題,能夠拿出具體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所謂用人才,手下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既要聰明又要勤奮。這樣,科研課題才能夠順利的開展,並取得成功。

楊平現在搞研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攻克醫學難題,他的興趣也在於此。

至於什麼諾貝爾獎,楊平其實沒有多大的興趣,倒不是裝逼,是真的沒有多大的興趣,對於諾貝爾獎的興趣,源於系統承諾的算力強悍的超級計算機。

系統給出的第三階段長線任務是獲得諾貝爾獎,目標雖然很世俗,做科研不是為了獲獎,但是為了系統實驗室這臺計算機,楊平對這個獎還是有興趣的。

要知道,即使是系統實驗室,一臺算力強悍的計算機簡直就是科研神器。

空間導向基因的發現,如果不考慮一些人為主觀因素,這種課題的科研價值完全達到諾獎的水平。

唐順交上來的不僅有腫瘤實驗室的建設計劃書,還有幹細胞培養器官課題下一步試驗計劃,《醫學》期刊的創刊計劃進度。

當年讀博士的時候,唐順的導師福永教授手裡握著日本最頂級的醫學期刊,導師根本沒有精力去做這些事情,事實上主導期刊工作的就是福永教授的愛徒唐順,不僅於此,唐順還研究過世界上好幾大頂級醫學期刊的運作,他精通醫學期刊是如何運作的。

楊平從唐順交上來資料可以看出,其中期刊收到的投稿遠遠超出之前的預期。

大家都很給面子,羅伯特、奧古斯特、李澤會、約翰內森、伍德海德、格里芬、高橋等等,這些傢伙幾乎每人都有一篇高質量的論文投稿。

令人意外的是,德國曼因斯坦居然也投來自己的稿件,一篇關於脊髓損傷研究的論文。

這些中文書寫的論文質量非常高,難道曼因斯坦斯坦教授也學會了中文,而且這麼快能夠用中文寫論文。

從論文的質量來看,這本期刊完全稱得上頂級期刊,楊平非常有信心,因為除了這些論文之外,自己的重量級論文——空間導向基因的發現,也將發表在期刊的首刊上,這篇論文將會轟動世界,掀開醫學的新篇章。

楊平現在全部心思都在攻克醫學難題上,在攻克醫學難題的道路上,每一個突破都會給楊平帶來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超過獲取任何獎項。

論文的審稿已經完成,出版社也已經找好,期刊由南都人民出版社承印。

《醫學》期刊的推出,將讓三博醫院的學術地位再次提升,一家醫院要成為世界頂級醫院,臨床只是一部分,而且只是最基礎的部分,除了臨床,還需要科研,科研才代表一個醫院的學術水平,科研體現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

另一方面,一家醫院自己主導某個期刊,如果這個期刊是全國性的,說明它在全國的學術界有一席之地,如果這個期刊是世界性的,那麼說明它在世界上的學術界有一席之地。

夏院長對期刊也極為重視,當然,他不會干預楊平的學術活動,絕對不會推出什麼指導性的意見,他給自己的定位是為楊平做好服務工作。

比如協調與出版社的關係等等,把這些服務工作做好,讓楊平的團隊可以專心發展期刊。

“教授,我們的期刊的第一刊還沒有面世,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已經出現專門翻譯我們期刊的學術組織。”

唐順笑著說道。

這事很是奇怪,以前在學術界從來沒有出現過,期刊還沒出來,圍繞期刊的各種輔助組織居然提前出現,而且不是一家,現在出現很多家。

有幾家唐順已經知道背景,背後是羅伯特、奧古斯特和高橋,但是有些學術組織根本摸不清背後是什麼人,怎麼這麼積極。

''這是好事,我們即使是中文期刊,也有人幫我們翻譯成各種文字,擴大影響力,這才是世界級期刊應有的樣子嘛。”

楊平哪有心思去關注這些事情。

''我只是覺得奇怪,這些人怎麼這麼積極,他們怎麼知道我們的期刊未來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提前投入這麼多人力財力來幫助我們?不符合邏輯。”唐順自言自語地說。

唐順也不去想得太多,楊教授的事情,根本沒法用邏輯來解釋,就說科研吧,一個課題還沒結束,另一個課題就開始。

要是一些水課題還好理解,可偏偏他的課題全是世界級的,隨便一個可以衝擊諾獎。

現在搞得唐順覺得這一切有點不真實,因為太快,太順利,慢慢適應吧,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天才吧。

——

農志溫再一次帶著病歷資料來找到方主任,因為兩邊醫生給出的意見差別太大,農志溫還是想多聽聽其他醫生的建議。

農志溫在來三博醫院之前,也看過幾家醫院,他們估算的費用跟方主任說的差不多,對於靶向治療、肝臟囊腫都是隻字未提,不過其它醫院的醫生翻看病歷的時候,翻著翻著就改變口氣,說這手術太難,只能去原來手術醫院或者去更好的醫院,比如南都附一、三博醫院。

錢主任說三博醫院不行,在省裡排不上號,但是好幾個醫生將三博醫院與南都附一併列在一起,說是省裡最好的醫院。

如果是以前,手頭比較寬鬆的時候,農志溫一定會按照錢主任的意見去做,因為錢主任說得也對,有時候不能只考慮省錢,治病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農志溫現在手頭實在湊不出十幾萬元錢,他不得不考慮第二種選擇,形勢比人強,這是沒辦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