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乾清宮燈火通明,沈浪、太子朱慈烺、坤興公主朱媺娖三人伏在案桌上,奮筆疾書。
不過,他們用的不是毛筆,而是一種筆尖很細長的筆,握筆方式也和毛筆不一樣。
書寫的時候筆尖沒有油墨出來,但卻能夠顯現出一個個字,而那字卻彷彿是被雕刻出來的一般。
這種筆和書寫方式,別說古代人,哪怕是現代人,年輕些的見過也很少,甚至他們也不知道這般書寫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這種東西在上個世紀還是比較常見的,學生們的考試試卷還是自己的老師透過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呢。
試卷發下來時,有時候油墨還沒幹,手不小心一抹就是一大片,字就看不清了。
一些八零後甚至是更早的生人,應該能夠迅速的勾起這種回憶。
這其實是一種印刷方式,現在的書寫不過是前期的準備工作。
三人手中拿的筆叫鐵筆,而他們書寫的紙叫鐵筆蠟紙,這是一種表面塗了蠟的特製紙。
說是書寫,其實就是刻字。
刻字的時候,先把蠟紙放在一塊長若三十公分,寬若八公分的鋼板上,再用鐵筆在蠟紙上寫字。
筆到之處,蠟紙上的蠟層就會被劃掉,筆痕顯現出來,就是一個個字了。
當然,畫圖也可以。
由於沈浪是現代人,所以習慣用類似的筆書寫,速度最快,一張蠟紙已經寫滿了。
不過一張紙寫下來,也是有些手腕痠痛,因為在鋼板上刻字和在紙上寫字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
這是個技術活,也是力氣活兒,由於蠟紙薄,鐵筆尖,鋼板硬,所以用力要均衡。
力小了刻不透,字會不清晰,力大了蠟紙又破了。
因此,刻字的時候要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時間久了就會覺得累。
不過,這個工作可以用那種老式打字機代替,純機械的,沈浪也淘來了十幾臺。
但是這種老古董打字,需要更高的技術含量,連沈浪這個現代人都用得很不熟練,別說這個時候的人了,所以大家還在摸索學習中。
朱媺娖放下手中的鐵筆,又忍不住活動了下纖柔的手腕。
沈浪看到後,關心的道:“娖兒,你別刻了,時間不早了,先回去休息吧。”
朱媺娖嫣然一笑,道:“我不累,我這般寫字還不熟練,正好趁此機會多練習練習。”
沈浪無奈搖搖頭,不再多說,因為他知道這丫頭雖然很乖巧,但卻很努力、勤奮,那就讓她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吧。
正在這時,朱慈烺也停下筆,看向沈浪,眼神中充滿希冀的道:“先生,我也很累,你為何不讓我去休息?”
沈浪有些恨鐵不成鋼的道:“太子殿下,你怎能和娖兒相比,你是未來的大明帝王,你應該向你父皇,向陛下去學習。”
朱慈烺暗中腹誹,向父皇學習去追劇嗎?
父皇再也不是以前那個批閱奏章到深夜的父皇了,他已經變成了一個追劇到深夜的劇迷了。
其實,這貨並非真的受不了這些勞累,只是有些小鬱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