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沒有人才積累,你會發現你除了買買買,什麼都沒辦法自己搞定。
一旦被人卡脖子,別人不賣給你,那你只能兩眼一抹黑。
身為新時代的人,沈浪深知被人卡技術脖子的痛苦。
沒有哪個工業國家是透過買來實現的,都是有著自己大量的人才、技術積累等一步步完成工業化的。
更何況是大明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買不起,也買不強。
而沈浪讓崇禎、朱慈烺看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飛機、坦克、戰艦等等跨時代的科技。
只是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大明的巨大差距,讓他們有緊迫感,大明想要強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身為大明的最高掌權者,需要他們有卓越的眼光,他們的眼光能看多遠,這個帝國以後的路才能走多遠。
畢竟這些東西也僅僅在兩三百年後就出現了,時間看似很長,其實很短。
人類幾千年都未有這般巨大的變革,卻是在這幾百年出現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華夏之所以捱打一百多年,就是因為在這種大變革中沒有跟上腳步。
若是此刻還沒有這種警醒,歷史還會重演。
這就是沈浪的宏圖和展望,崇禎和朱慈烺都相信,並鼎力支援,三人已然成了志同道合的三人團。
乾清宮沉重的大門被推開,一個太監帶著兩個衣冠華麗的身影走了進來,正是崇禎、周皇后和王承恩三人。
剛追完劇的三人順便過來瞅一眼,看到沈浪三人依然在賣力的奮筆疾書,崇禎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
“沈卿,你說你,非得親自動手,雖然如此書寫有些難度,但內書堂應該很快可以培養一批人出來。”
“沈卿的大才是用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何須在如此小事上操勞。”
其實,並不是沈浪自己要寫,而是朱媺娖要嘗試一下,所以在教會她之後,自己也動手了。
至於朱慈烺,這是一門新的寫字技巧,他得練筆啊。
聽到父皇如此說,朱慈烺抬起頭希冀的看過來,果然又被忽視了。
什麼叫沈卿的大才要用到其他地方,什麼叫如此小事,哪我這堂堂太子沒大才,只能做這種小事唄。哎……
知子莫若母,似是感覺到了自己兒子的些許落寞,周皇后寬慰道:“烺兒和娖兒這般刻苦,相信很快就能將沈先生的本事學來。”
“以後大明,就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朱慈烺深以為然,向崇禎和周皇后行了一禮道:“兒臣定不負父皇、母后期許。”
其實這貨挺聰明的,而且學習熱情很高,也願意動腦思考,具備了一個學霸的各種品質。
一些沈浪認為他應該不懂,無法解答的問題,經常能自己找到答案。
甚至有時候問的一些問題,沈浪自己都無法立即解答,沒辦法,只能找個時間回去向別人請教之後再來給他解答。
所以,永遠不要小看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