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六百零一 史詩落幕!這,是神諭!(求訂閱~)

取代以前那陰暗,無情世界的新世界,彷彿是在齊格弗裡德與布倫希爾德純潔愛情的祝福下,成長成一個新的,充滿生機與愛的世界。

權力,財富,貪婪。

膨脹冷漠,無情的資本,是最本源的罪惡。

它造就無數悲劇。

但,在人類真正覺醒的大愛面前,無限膨脹的貪婪與醜惡顯得不那麼不堪一擊。

資本彷彿也會如同指環一般,最終迴歸成萊茵黃金最本源的樣子。

......

當舞臺徹底亮起後,一切恍然如一場大夢。

迴歸於現實後的觀眾們,將最激烈的掌聲送給這部史詩鉅作。

所謂悲劇,就是將最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你看。

談最純潔的戀愛,遭最悲慘的迫害。

回想起來,這最終一章,終於完全的掀開了前三部佈下的所有線索!!!

詛咒,預言,人物的一飲一啄,一次決定,或許就已經影響了結局。

環環相扣的線索,真正推動出了悲劇的爆發。

人類愛的不是黑暗,而是光明。

經過了真正黑暗的陣痛後,光明顯得如此溫暖感人,如此可貴。

悲劇,其實也是讓人們,對美好事物引發共鳴。

命運,無數的人,透過宗教,道德,哲學,希望找尋一個解釋。

但最終只不過能作為內心的寄託而已。

宿命論,剝奪了人在善惡中做出選擇的自由,摧毀信仰和希望。

而這部劇中,北歐的諸神,矮人,巨人,乃至於人類,女武神,英雄。

受控於詛咒,撕扯與情感,被命運所操縱。

當相信預言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被操縱。

所有的悲劇,發展與萊茵黃金中,一開始那矮人阿爾貝里希的貪念,起源於奧丁為了諸神巔峰,為了瓦爾哈拉宮而許出難以承受的諾言。

巔峰,便已經預示著滅亡!!

是的。

不少精於作曲的音樂家,在觀看最後一幕的時候,頭皮發麻。

那代表了“諸神力量”的動機,代表了“神權”的動機!!

倒影過來.......

居然,就是“諸神黃昏”的動機!!

代表了“神權的隕滅”!

不僅僅像是巴赫玩復調倒影卡農。

而是真正的賦予了這段動機劇情上的形象意義!!

《尼伯龍根》中,李文音精心用百種動機,編織出的一張大網,也真正的全部展現。

這是金錢於權力糾葛的社會網格,縱橫交錯。

權力!財富!愛情!

英雄!反叛!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