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扶月:“找我有事?”
“已經一個星期了,你後面不會再來幾篇S吧?”
她莞爾:“你猜?”
蕭山:“……”不,我不想猜。
“你以為S是大白菜?”想要就有?
蕭山:“在你這兒,難道不是?”
江扶月:“……”
“不開玩笑,說正經的,那群記者已經勸不住了,今天打發走,明天估計還會來。我的建議是,儘快接受採訪。”
江扶月點頭,輕嗯一聲。
“那明天?”蕭山試探。
“可以。”
他輕舒口氣:“還有一件事,隔壁Q大幾個老教授也想來,可能會針對對你那三篇論文的具體內容當場提問,你看同意還是拒了?”
江扶月:“沒關係,都來吧。”
臨走前,蕭山不放心地再次跟她確認:“沒有第四篇S了吧?”
江扶月勾唇:“蕭校長是想有,還是不想呢?”
蕭山:“……”問題超綱,拒絕回答。
採訪時間定在第二天上午十點,各大媒體聞風而動。
從Q大過來的教授遠不止昨天那幾位,愣是把會議廳前兩排都包圓兒了。
蕭山輕嘖出聲。
何主任跟在旁邊,悄悄擦汗水:“咱們明大還從沒這麼風光過。”
是啊,眾人矚目。
蕭山:“越是這種時候,咱們越要小心謹慎,不能有半點差錯。”
何主任忙不迭點頭:“是這個道理。”
上午十點,受邀人員到齊,現場座無虛席。
江扶月走到臺上。
提問正式開始。
記者的問題都比較常規,不難回答,江扶月遊刃有餘。
只是輪到幾位教授提問,現場氣氛便不自覺嚴肅起來——
一名老教授翻出論文,指著其中某個觀點,“在《小膠質細胞透過補體依賴性突觸消除介導遺忘》中,你提到……”
江扶月認真聽完,也拿出隨身攜帶的iPad,開啟論文:“1856年德國醫生Rudolf Virchow觀察到……”
“眾所周知,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的常駐免疫細胞,大約佔腦細胞的10%。在過去,它們被認為是大腦中的被動旁觀者,僅在受傷或感染時,才起作用……”
然後,又一名教授繼續提問。
江扶月:“後生動物細胞中三種主要型別的RNA聚合酶II轉錄本聚腺苷酸化信使RNA(mRNA)、組蛋白mRNA和小核RNA(snRNA)……”
&nRNA 3末端加工複合物,並透過低溫電子顯微鏡在近原子解析度下解析出它的結構……”
她站在臺上,面對業內權威、媒體記者,以及來旁觀的眾多師生,自信從容,侃侃而談。
像一個發光體,無法不吸引所有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