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32章 真實的九州

“搭配可以,強制不行,明有開中法,早期也是以利驅導,效果不菲,但至孝宗年間一切成為一紙空談!”

夏老頭臉都不要了,方程自然也不藏著掖著。

徐州自古乃百戰之地,明朝初年為爭徐州,以劉伯溫之建為藍本,洪武帝推廣開中法,以鹽業為引,補充徐州邊境糧,茶,這一制度穩定了邊關,也極大推動了兩淮鹽業的發展,但隨著時間流逝,一切逐漸變味,商人與邊軍聯手,兩百年大墾良田在渤海地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明孝宗年間,那位白痴帝王,更是將最後一根繩索抽走,導致如今武帝在朝,有心染指徐州宋佔領地,卻需先一步將利益集團搬走才行。

“開中法確有弊端,但那是因為徐州本就是產糧大州,明人若在憲宗年間改良,則一切都不會出問題!”夏算盤點頭,“草原邊境與徐州不同,苦寒太深,商人就算想做什麼,也玩不出什麼花樣!”

明朝帝王傳承至今十代,或許是因為九州戰亂,未曾大一統的等緣由,除兩位被文臣忽悠瘸的帝王外,餘下八代帝王無不以睿智,長壽聞名九州,明君出了六位,在位之時公認的大帝者有三,分別是洪武,永樂,成化。

如今在位武帝有望衝擊大帝功業,因此在可預料的未來,弊病清掃,聯合了國內勳貴,文臣,海商三大集團的武帝,必將在徐州大開手腳,動武天下。

封死宋人入海,是明成組朱棣在位時立下的國策,一百四十年來無論在位明帝昏聵,英明與否,明朝都未曾鬆手。

“老夏,你怕是忘了自貢鹽井?”

“洗鹽之法各國都有,武朝的曬鹽,明朝的煮鹽,後唐的洗鹽,荊州有上好礦鹽,宋人則通商九州,看似缺鹽的遼國,境內也有海量的鹽湖,不管你承不承認,九州不缺鹽!”

“遼非漢人,草原亦是,商人追利,天量的利益面前,難保有人動心思,與其搭配不如自信鑽研,從邊境鹽湖入手,解決邊境缺鹽的情況!”

鹽乃人之精,歷朝歷代對於鹽業的掌控,不僅僅是利益,還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

搭配運鹽,看似了轉嫁了運力,但效果只在一時,長期必然引發的弊端,朝堂觀全域性,商人只考慮利益,真讓他們弄出了新式的鹽法,各國還玩個屁啊?

一席話,聽得夏老頭冷汗直冒,“確實是老夫考慮不足!”

鹽業和鐵器,絕對不能讓異族掌握,這一條未曾公開,卻被各國遵守的規則。

真要讓某些因利益迷了眼的人,將法門傳入了草原,漢人對異族的控制手段又會少一條。

一想到後續一連串的後果,背心不由滋出冷汗。

“我這就派遣工匠去解決!”

“老夏,我知道你急,但你真的別急,飯要一口一口吃,十年的事三四年完成可行,只想花一兩年,或許能成可最終多半要扯到蛋,疼不怕,就怕被外人抓到機會!”

盛唐落幕,天下紛爭,剛開始的時候本以為會進入五代十國那種亂世,卻不想隨著六國相繼崛起,愣生生拖進戰國時代。

拖得時間越久,被打破的規則也就越多,固化的規則亦然。

就拿明朝為例,進入盛世後本該逐步衰敗,將權利讓渡給文臣的勳貴集團,愣生生靠著徐州戰場續命,隨著盛世人口的暴漲,續命後權勢更進一步,大量軍籍進士走進朝堂,使之本該取代丞相制獨掌大權的內閣,不在獨屬於文官集團,而成為文武角力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