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無法承擔兩線動兵的人力,缺資少物的武朝更是如此,乘著北境雪還沒有化,先打一頓再說。
打了,被動化主動!
打好了,後續的事可能就沒了。
“黃奕在明,再派特使訪明,兩旬可到,訊息沒必要傳回來,在邊境也夠了!”
真打,眼下少不了和明朝通氣。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無論出於什麼角度考慮,武朝和明朝都會走到一起,通氣之時只要別向著乘火打劫,大機率都能談下來。
“兩旬準備有些急了,三十天為線,能準備到四十天最佳,宋人不蠢,搞怎麼多事情,其必守河東,龍門只能佯攻,主力當從魏郡出兵,一萬重騎,三萬輕騎,配以五萬府兵當可威懾司隸!”
宋人沒那麼好大,有錢人,有工藝,防禦天賦點到極致。
為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守城戰,宋人能準備數百萬支箭矢,十數萬桶火油,米麵錢糧更是不勝其數。
防守理念主打就一個拖,依靠財力物裡,給你拖上了幾日,十幾日,甚至上百日,拖到人精疲力盡,拖到你後勤出問題,然後在城牆上看著你離去。
野戰,陣地戰,圍殺,那也是主打消耗,反正倉庫裡不缺這些。
理念是好的,執行的將領也能貫徹到位,只可惜城中決策者不行,他們膽小怕事,膝蓋骨軟弱無力,一有機會就忍不住想花錢了事,用金銀將人打發了。
不然有這套烏龜套路,誰都拿他沒辦法。
大司馬別看狠的牙癢癢,可其也沒想過打下宋朝的城市,佔領他們的村莊,主意就是一個快,追求一個高效,打的了就打,打不了就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而這偏偏也是武朝最擅長的方面。
“此戰的關鍵,一為攻心,二當是幫助明朝斬斷宋朝的手,完成任何一個我們都不虧,若是兩者都完成,則將大勝!”夏算盤一把盤在手中的核桃捏碎。
兩淮能亂起來,背後肯定有人支援,空洞的口號沒人應,想要讓買命金銀要給,兵器也要給。
兵器消耗,不開戰不知道,開戰就會明白這是一吞金獸。
明朝勳貴肯定不會支援,那隻能透過宋人給他們送,從魏郡出兵,東可威懾宋朝國度,南下則可斬斷通往兩淮的道路,這路斷了。
兩淮的叛亂就是無根浮萍,隨時都可以撲滅。
這是武人可能看出,明人也可以,只可惜北打南容易,南打北難,加之明朝大軍還隔著兩淮,頂多也就是想象。
“先解自身,再扶大明!”女帝一錘定音。
盟約要立,自保也要在前,順手給點好處可以,為明朝買命那是不可能的。
兩老說的已經非常全面,照此做事問題不大,不過女帝心中終歸有些空的地方,更多想著方程。
軍事上,方程沒有表現,可萬一也和曾今一樣藏著掖著?
完成化被動為主動一步,女帝想要顯然更多。
“此戰動兵的關鍵是河西,魏郡,青州不需要戒備,邊境也不好戒嚴,但是漁陽一線要提醒,不怕萬一就怕一萬!”大司馬再度開口。
意外是永恆的,在頂級的謀士也只能機率性算出事情的發展規律,宋人謀劃被破,武朝的想法就真的能執行了嗎?
未必,所以還是得先從最壞的角度來佈局。
情況再差,也差不過四十年前,畢竟這會大明不想站在武朝這邊,他也必須站。